一、温州银行是上市公司吗?
不是。
温州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前身温州市商业银行由29家城市信用社、6家金融服务社和8家营业处整合而成。通过多次增资扩股和股本结构优化,注册资本由2.9亿元增至66.92亿元。
二、2021温州有几家上市公司?
2021年温州共有75家上市公司,分别有一鸣食品,浙江力诺、中胤时尚,ST仁智、ST华仪,伟明环保,森马服饰、奥康国际、报喜鸟、福达合金,金龙机电、熊猫乳品、温州宏丰,正泰电器,华峰化学,新亚电子,奥康国际、红蜻蜓等公司。正泰电器是龙头,华峰化学今年利润增长最快。
三、有温州人吗?能讲讲温州这个城市吗?
01
新春伊始,温州开始了新一轮大招商、大建设,开了个好头。然而,部分温州人对这座城市的冷嘲热讽、盲目贬低,仍在继续。
光我们后台留言,就有不少人吐槽温州。如果说温州有些方面确实做得不好,吐槽也是合理的。但是,不少人对温州的吐槽,言过其实了,甚至是无中生有。
比如:
“温州只剩老人、小孩和公务员”;
“温州路上没几个人,和鹤岗有什么区别”;
“温州每年人口降低10万”;
“温州产业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太多了”;
……
甚至是引进山姆等知名品牌,还是比亚迪等风口上的产业,也会被吐槽。
这仅仅是近期我们推文底下的少量留言,还建立在有大量热爱温州、理性分析读者的基础上。其他平台上,抹黑温州的言论甚至被刷屏。
我们不妨看一下知乎一条“你怎么看待浙江温州人?”的提问,几乎被排外、人情重、重男轻女等词汇霸屏,不少情节描述极其夸张。回复的网友,大多自称是温州人,把一些各地都有的现象说成“温州独有”。
在小红书平台上,对于那些想要来温州旅游的游客,又有大量自称是温州人的网友留言劝退,甚至说“温州,狗都不来”。(相关链接:《抹黑、造谣!》)
还有一些外地媒体,借温州的知名度来挣流量,夸大温州的问题,也没给出合理的建议,竟被大量温州人点赞、转发朋友圈。(相关链接:《驳《温州,为什么就衰落了?》》)
温州人,就这么嫌弃自己的家乡?
02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网络上抹黑温州?想必大部分人是因温州的发展未达预期,有些恨铁不成钢。
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相比,如今温州名声确实不如当时。像鞋服等传统产业,也不像当时那么辉煌。经历过2011年那一波“老高事件”,温州元气大伤。
即便在省内,温州也存在与杭州、宁波两座城市发展差距拉大、后面绍兴、嘉兴等城市紧追。这也让不少温州人对温州的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温州城市建设不佳,交通设施落后(尤其是地铁),高端产业与知名企业数量有限且布局分散,大量民企不规范,也让不少温州人在生活、工作中带来一些不愉快的体验。
在此背景下,网络上产生一些关于温州的负面言论,也很正常。就事论事,没有问题。
但国内九成城市发展不如温州,也不见得这些城市都像温州那样,存在如此之多的负面言论,更没有那么多无中生有的抹黑,反而努力展现自己良好的一面,欢迎投资商与游客。
或许,温州人对于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当然,也有一些离开温州的市民,为了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便不断抹黑温州。这一点,与部分移民海外之后产生“皈依者狂热”的华人,异曲同工。
还有一些离开温州的市民,还惦记着温州的生意,便不断抹黑温州及相关行业、产业,希望温州人找他们去其他城市买房挣佣金,或者让他们的团队来温州接业务。
03
究其原因?其实是不少温州人放大了当年的“辉煌”。
在省内,温州与杭州、宁波一直有着不小的差距,当年所谓“铁三角”更多只是在名气上,但名气不等于实力。自上世纪末温州GDP跃居全省第3名以来,绍兴一直紧咬着温州,从未拉开过差距,“老三”地位从未稳过。
无论是夸大当年的“辉煌”来奚落温州,还是非要拿温州与省会、直辖市对比,对温州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没有必要。
就事论事,客观、公正的批评有利于城市发展,但抹黑并不能。这些负面言论看似在激励温州,但过于夸大、无中生有的抹黑,反而对温州城市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前些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华侨已多年没回过温州。一位长居国外的华侨,看了网络上关于温州的负面言论之后,真以为这几年温州严重衰落、街头没人、繁华不再了。直到最近他回到温州,才发现这些言论被极度夸大。
也有读者私下反映,看我们的文章都不敢拉到最后,生怕看到那些抹黑温州的言论,影响心情。
连温州人都如此,那么其他城市的人,看了网络上抹黑温州的言论,会对温州吸引人口、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文旅推广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看到温州人如此抹黑家乡,又如何看待温州人?
最终,这些抹黑温州的言论,将影响每一个温州人。
04
之前,温州很多方面做得并不好。尤其令人遗憾的是,10多年前温州在名气更大的时候躺平、摆烂,错过了大量发展机遇,还间接导致“老高事件”的发生。
如今,温州撤县设区、地铁规划等报批都非常艰难,市民无法享受更好的发展成果,这都是当年温州“辉煌”时期的不作为,留下的后遗症。
但是,在面对省等高等级城市、长三角核心城市的虹吸,温州没有放弃,反而奋起直追、弥补短板,这也该被批评、苛责吗?如果说温州做得还不够应该批评,那么无中生有的抹黑,意义又在哪里?
去年的经济形势,众所周知。就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被温州人一路吐槽的温州,还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去年温州GDP数据一般,但同样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经济发展水平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去年年末,温州以18954.7亿超过大连,跃居中国内地第25名,在前25名城市中增速位列第2名。
去年,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326元,跻身中国内地前10名,增量排第一。
还有温州人挂着嘴上的“人口外流”,去年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温州新增人口约3.4万人,已连续两年实现人口净流入。
去年,温州的高速公路里程,跃升至全省第2名,而10年前,是倒数第3名。
去年,温州新增7家A股上市企业,足足增加了四分之一,比重庆、武汉、青岛等高等级城市都多。
还有温州CBD建设加速、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新能源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都是温州努力、进步的体现。
成绩历历在目!就算问题再多,也远没那些温州人嘴上说得那么差。
城市竞争已有些零和博弈的味道,为争夺话语权而制造舆论,吹捧自己城市,抹黑竞争对手,网络上屡见不鲜。这时候,温州人还在抹黑自己的城市,是不是太愚蠢?
在追赶先进城市的过程中,温州需要的是建议、建设性意见,抹黑对我们城市进步毫无帮助,你说呢?
四、晴天的英语怎么读温州温州温州?
英文原文:sunny英式音标:[ˈsʌnɪ] 美式音标:[ˈsʌni]
五、温州车如何迁出温州?
去车管所注销车牌,领取临时牌照,就可以迁出温州了
六、温州为什么叫温州?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处州析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意思是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或“温”。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制作陶器。
七、温州现在的就业环境怎么样?打算回温州了?
现在温州的就业形势非常的好,温州政府2020.9——2021.9出台了10亿元补贴,人才补贴,住房补贴,创业补贴,来当地龙头招聘网——温州招聘网,职场资讯看看,符合条件的,补贴很给力!不懂可以联系客服小姐姐!
八、温州人找对象为什么只找温州本地的?
是的,大多只嫁本地人。当然如果你特别优秀的话,比如说马云是杭州人,也是可以考虑的。
九、温州初中 哪个好?
如果喜欢美术的话可以来试试鹿城区的温州市少年美术学校~
我是2022少美校毕业生,少美校是公办学校不收学费,今年搬了新校区(不过硬件也没好多少)
今年的九年级毕业生一共24人,十一个上了国美附中,剩下的都在等广美附中出成绩,但参加校考基本都是全员都能上美院附中(全部人都有鲁美附中打底),不参加校考备战中考的有3人,1人一中,2人二高!
学校很好,老师也很不错,也不会出现80之类的事情,由于人少所以不用担心被冷落啊什么的!
十、温州特产有哪些?
温州特产有:温州鱼饼、温州鱼丸、温州鸭舌、松糕、索面、麦饼、温州蜜柑、洞头紫菜、藤桥熏鸡等。
温州鱼饼
温州鱼饼是温州的传统名点。它均以东海的鮸鱼、马鲛鱼等新鲜海水鱼为主原料,配以独特的调味品,采用传统配方及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温州鱼丸
温州鱼丸是温州的传统小吃,水乡人家常见的风味小吃食品,汤色澄清微酸辣味,鱼丸有弹性,多为不规则长条形,并呈半透明的玉白色。
温州鸭舌
温州鸭舌是温州著名的地方小吃,属于凉菜,鸭舌是卤的,风至半干,在口中细嚼,韧性十足,颇为耐嚼。
松糕
松糕是温州市特色传统名点,松软香甜,美味可口,闻名中华。其以粳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生坯,经蒸制而成的糕类制品。
索面
索面是地方特产历史悠久,不仅普通百姓爱吃,更是产妇月子里必备的传统食品之一,深含传统民情风俗的内涵。
麦饼
麦饼是温州特色传统名点之一,麦饼有甜有咸,甜的以糖和芝麻为馅,咸的内放虾皮、葱花、肉丁、香干等为馅。
温州蜜柑
温州蜜柑属宽皮柑橘类水果,主产于温州,又称无核橘。蜜柑皮色橙黄鲜艳,肉汁丰富而味甜蜜。
洞头紫菜
洞头紫菜是温州洞头的特产。霓屿街道是洞头主要的紫菜基地,也是“紫菜之乡”,拥有紫菜养殖面积1.8万亩。
藤桥熏鸡
藤桥熏鸡是温州当地的名吃,可当零食和冷菜吃。味道很正,口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