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会计回车巷人才网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8

192 2024-08-30 13:44

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8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8:规范和标准化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8:规范和标准化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

公共部门在社会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运营和财务管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公共部门的财务透明度、规范会计核算,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8。

1.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背景和目的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和标准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而制定的,旨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确保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加强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和信任。

2.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8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 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
  • 会计核算政策的确定
  • 基本和附加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 会计准则的应用和解释
  • 财务报告审计和监督

3.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优势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于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它可以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它可以规范会计核算,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此外,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还可以加强对公共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4. 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挑战

尽管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有诸多优势,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需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会计技能,让他们充分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的要求。其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指导体系,帮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正确应用和解读会计准则。此外,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还需要公共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确保准则的贯彻执行。

5.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前景展望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一大进步,将对公共部门的财务透明度和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全社会对公共部门财务管理要求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完善和更新也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不断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和社会公众的需求。

结语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8的实施将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为公共部门的财务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促进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它是我国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公共部门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相信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将朝着更加规范和科学的方向发展,为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适用什么公文?

事业单位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经2012年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2012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公布。该《准则》分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财务会计报告、附则9章49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5月28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予以废止。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实施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 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 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及事业成果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同类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三章 资  产

  第十八条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短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

  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

  在建工程是指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

  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四章 负  债

  第二十四条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款项等。

  短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

  应付及预收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务,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应付款项和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等。

  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应缴未缴的各种款项,包括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款项、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长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主要指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租赁款。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五章 净资产

  第二十九条 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其中,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第三十一条 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净资产项目应当分项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 收  入

  第三十二条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应当在提供服务或者发出存货,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者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进行计量。

第七章 支出或者费用

  第三十五条 支出或者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支出或者费用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经营支出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第三十七条 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应当正确归集开展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数;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或比例合理分摊。

  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应当配比。

  第三十八条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或者费用,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九条 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第四十条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十一条 财务报表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等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资产负债表;

  (二)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

  (三)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第四十二条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分类列示。资产和负债应当分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

  第四十三条 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应当按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的构成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

  第四十四条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

  第四十五条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声明;

  (二)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其主要构成、增减变动情况等;

  (三)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六条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四十八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准则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九条 本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5月28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同时废止。

四、医疗机构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还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根据,并在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思想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实践证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促进医院经济发展、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

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福利费了吗?

1、本单位购置各种职工文体活动设施或器材开支.

2、对本单位举办食堂、医务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事业的补助.

3、本单位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的面对全体职工的业余文体娱乐活动的相关开支.

4、对本单位职工的特殊困难补助.

5、对本单位职工的预防保健开支.

6、对本单位职工子女的儿童节日慰问.

行政事业单位福利费不得用于以下开支项目:

1、请客送礼

2、变相发放奖金、津贴

3、其他违反财政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

六、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什么不?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是1997年5月28日财预字[1997]286号发布的,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2012年2月7日财政部令第68号发布的,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

七、行政事业单位适用什么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是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实施该准则是为了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

八、国内会计准则

国内会计准则是中国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框架,是中国企业依法履行财务报告义务的基础。它对于企业的财务数据记录、报告及相关披露提出了准确性和透明度的要求,确保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国内会计准则的背景

国内会计准则的制定源于中国经济改革的需要和国际规范的参考。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面临着新的经营环境和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中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形成了国内会计准则体系。

国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主要由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相关单位组成。这些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相关法规,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国内会计准则。他们的目标是保证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在满足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国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国内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规范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记录、处理和报告程序,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

国内会计准则的应用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 会计政策选择:国内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并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可信。
  2. 会计估计方法:国内会计准则规定了合理估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确保企业对财务信息的估计与实际情况一致和可比。
  3. 披露要求:国内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中的披露事项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要求和财务报告的披露周期。这些披露要求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可读。
  4. 财务报表格式:国内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规定,使得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具备可比性。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

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国内会计准则逐渐趋向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为了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外资,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齐。

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准则收敛:国内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和更新,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中国在修订会计准则时,充分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使两者的内容更加一致。
  • 合并报表准则: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上达成了一定的一致性。这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财务报告更加可比,提高了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度。
  • 金融工具会计:国内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会计方面进行了重要修订,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这样可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规范性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国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会计准则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逐步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外部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结语

国内会计准则在中国企业的财务报告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规范了企业财务信息的记录和披露,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将继续加强,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

九、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区别?

新企业会计准则除了对原有的16条准则进行修订之外,此次新增22条准则。原有的的16条具体准则偏重工商企业,新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石油等众多领域。覆盖了存货、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企业年金等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

(1)存货准则。这是对原准则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为:

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存货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可能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对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准则。主要变化是在确定净残值时,引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概念。取消了后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增加了资产减值准则,其明确规定,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

十、会计准则就是企业会计准则么?

不是的,你要问是不是会计职业道德要坚持准则的准则指的是什么。这里的准则不仅仅是企业会计准则。还包括会计法以及一系列与会计有关的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会计准则不是只指企业会计准则。同样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