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教育发展趋势?
社会化教育,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社会的交互作用,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成为能够履行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树立起大教育观念,发展社会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立法工作,重视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的融合,逐步建立开放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保证社会化教育的发展。
社会化教育是针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在全体社会成员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在教育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步赋予社会的非教育组织机构教育职能的过程。它使全体社会成员不仅是教育的接受者,而且是教育的提供者。从而达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重角色的统一。
二、宋代社会教化发展趋势?
发在趋势:
1、国家推广伦理教化的最主要途径是官学教育。国家倡导的官学教育是面向社会所有成员,注重通过公平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为文人指明一条通向皇权统治阶层之路。肯定的是,儒家坚持"学而优则仕"的选贤主张,通过科举制度的制度保障,改革考试内容,极大地稳固了皇权统治的社会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在思想上的引领和控制作用,为教化思想的发展、实践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民间普及北宋时期振兴官学的同时,民间办学组织兴盛,各地私人竞相创建书院,士人读书求学的机会又明显增加了。在民间一般是由学者创办的书院,鼓励全国各地的弟子们都可以前来学习。书院教育促使人们形成良善的道德品格和风气,弘扬、普及核心道德价值,传播渗透道德教化精神思想,规范庶民修身行为,做到言忠信、行笃敬。私学教学更加使得教化在民间传播和发展。
三、社会需求发展趋势?
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话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需求发展趋势:
1. 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包括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对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关注。
2. 数字化和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人们对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3. 健康和福祉:人们对健康和福祉的关注不断增加。这包括对健康食品、健身和运动、心理健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和全面的福祉。
4. 个性化和定制化:人们对个性化和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个性化的需求体现在衣物、家居、旅行、娱乐等方面,人们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和个性化的体验。
5. 社交和连接:尽管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化的社交方式,但人们对社交和连接的需求仍然存在。人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经验和建立社交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的,可能因地区、文化、经济和技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社会需求也会不断演变和调整。了解和适应这些趋势对于企业、政府和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四、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思路?
趋势一:我国社会转型依然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虽说中国经济出现增速下行等新情况,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中国社会转型有一条明显的特征,就是结构性的变化。目前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58.5%,中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75%-80%的时候,经济增长才可能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所以目前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我们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而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已经定型,他们已经没有这一增长空间。
趋势二: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成为第二次人口红利
中国原来最大的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价格低廉,低成本的劳动力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劳动力的平均工资还在继续上涨。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开始下降,如何维持我们原有的比较优势?必须大幅度地对劳动人口进行培训和提升教育,提升劳动力人口的素质。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个新的最大的人口红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研究员在中国社科院“与改革开放同行”系列智库论坛第九场上发言。肖斌摄
趋势三: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1990年到2030年的这40年里,人口年龄分布从1990年的标准金字塔型到2020年将开始出现倒转,到2030年倒金字塔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未富先老”,怎么才能把巨大的挑战化为优势?未来将通过延长退休年龄,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发展老年人的养老、旅游、休闲产业,形成一个新的消费层次。中国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他们的消费能力不但没有萎缩,还有扩展的态势,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趋势四:建设橄榄型社会、促进大众消费的任重道远
2017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拉动国内消费。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其他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建设橄榄型社会任重道远。
趋势五:2020年后在新的贫困标准下开始反贫困新征程
我们应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贫困人口治理体系,推动扶贫开发由主要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由主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转变
五、2023年社会发展趋势?
趋势一:未来所有现实都会被“模拟”。
上帝之所以先说这句话,是想证明他的存在,并揭穿人类的一个假象。
如何理解呢?
我们每个人都只坚信自己眼里看到的东西,这是人类的基本逻辑,人类既然如此坚信现实,上帝决定开始帮我们虚拟现实。
很明显,这句话映射到人类社会上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即VR、AR。VR是把你带入到虚拟世界里,AR是把虚拟物品带到你面前。
人类以往的科技技术基本都是改造外界,比如我们发明了各种各有的东西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而从当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开始,量变终于引起了质变,人类正在俗世中“超脱”,VR虚拟现实正在增强现实技术能够把虚拟信息(物体、图片、视频、声音等等)融合在现实环境中,虚拟现实不仅仅会涉及视觉、听觉,还会涉及嗅觉、触觉、味觉,构造一个与真实环境相似的世界,随时在你身边构建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未来,现实的边界会被彻底打开,千里之外的朋友可以立即站在你面前,你们甚至可以对话、拥抱、于接吻,你也将会触摸到虚幻世界的任何物件。
你可以瞬间置身于某个世界中,这个世界并不虚拟,一杯茶、一片海、一座山,让你身临其境。
谷歌的一位专家称,到2045年我们人类就可以将整个思维传输到计算机上,届时你还相信我们生活的现实就是现实吗?你还只相信你眼里看到的东西吗?
2016年是虚拟现实元年,现在至少有2000家公司从事VR的开发。到了技术成熟阶段,人们可以在各种世界里移步换景、穿越自如,你可能永远都不清楚自己是处于一个模拟的环境中还是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当然这也已经不重要了。真到假处真亦假,假到真处假亦真。
那时的你终于明白,你除了能确定自己的存在,周围所有的东西全都是虚拟的。
因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我心外之物,皆为虚妄!
趋势二:未来所有资产都会被“共享”
上帝痛恨人类的不平等和自私,现在他终于来帮我们校正了。
显然这句话暗指的是“共享经济”。
未来的一切资产,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都不再会被私人占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在人类走向极度繁荣的时代,即工业革命以来的这300年,所有的资本都归资本家所有,以至于贫富分化不断严重,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因为在大工业年代,资本等同于资产,也叫生产资料,并且这种生产资料不具有可复制性,比如工厂、设备、工人、商铺、土地等等都属于生产资料,都掌握在资本家手里。
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的根本矛盾就是资本家独占生产资料,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号召全世界所有无产者,一起推翻资产阶级,列宁也认为必须通过暴力建立新政权才可以迎来共产主义。
但是,他们无法预见的是,一百多年后的技术革命正在代替暴力革命,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在互联网时代,资本家独占生产资料这一现实被正在被掀翻。为什么呢?
我们以淘宝为例做个说明。淘宝可以把店铺无偿供给卖家使用,因为淘宝复制“店铺”的成本很低,最多需要扩充一点内存,对于云计算来说,这些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只要他们设计了一套店铺模式,很容易产生成千上万倍的溢价。而且淘宝的盈利模式不是收商铺的钱,而是收增值服务的钱。这也迫使淘宝需要吸引无数的卖家进驻,淘宝也因此无形承担起了公共的服务义务,(即像公共产品那样免费提供生产资料)。也就是未来,所谓的“资本”具有了可复制性!
也就是说,大工业时代的资本是独占的,而且带有扩张性和侵略性,但在互联网时代,资本是可复制性的,并且往往带有公共服务的色彩!这也就是共享经济的本质,它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点评:共享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大超过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年代,我们往往最在意物品的占有权,为了争夺占有权,人们争先恐后,甚至头破血流。但是互联网提供了一个运作机制,通过以租代买的形式解决了资源的不可复制性。
在未来一件物品究竟属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它!
请记住这句话,真的很重要!
共享经济的商业本质是以用代买,其实就是一场革命。21世纪的革命,不是从政治领域开始,而是从经济领域开始!
共享经济就是共产经济的雏形,更是共产主义的立足点!
各种APP能通过时间、地点、技能的匹配将物品的使用权分配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将多余资源转化成为生产力!因此,几乎所有产业都将会被共享经济所改变。
今后我们将要正式开始“数字化打土豪分田地”,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大大的收益。未来经济一定是共享型的,互联网的存在逻辑是优化社会运行,让一切商业和工作模式的损耗降到最低。
趋势三:未来所有人都会获得“自由”
上帝对人类的终极期望,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获得自由和解放!
显然,这句话将的是“个体经济”。
在马斯洛的需求原理模型里,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按照这种逻辑,在他所处的年代里,只有1%的成功认识才可以做到这一步。但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抵达这层境界。
在以往,我们为了生产,我们要去加入某个组织,然后被“集中指挥式”,我们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所有传统社会让很多人机械的工作,这束缚了人性。
而互联网给予人性回归的通道。互联网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努力实现“多个服务个体”对接“多种个性化需求”,这就使那些在技能、人脉、服务上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到与之相配的工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来自由支配自己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做什么样的事情,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制定目标,决定自己要成就一番怎么样的事业。
六、2022年社会发展趋势?
2022年。人工智能将继续改进。但人类仍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技。智能的采用将在技术,商业服务,消费者服务和制造业从继续成长。
预测分析逐渐兴起,将采用必要的云原生分析解决方案自助分析。
对商业智能变得更为重要,到2022年,全球商业智能市场价值达到309亿美元,60%的企业表示文化是商业。智能成功的最大障碍零售批发金额。
七、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一般是到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等实务,也可到高校、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如果考上注册会计师可以去会计事务所高就了或者大公司、外企。
八、社会发展趋势和前景?
趋势一:我国社会转型依然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虽说中国经济出现增速下行等新情况,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中国社会转型有一条明显的特征,就是结构性的变化。目前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58.5%,中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75%-80%的时候,经济增长才可能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所以目前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我们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而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已经定型,他们已经没有这一增长空间。
趋势二: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成为第二次人口红利
中国原来最大的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价格低廉,低成本的劳动力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劳动力的平均工资还在继续上涨。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开始下降,如何维持我们原有的比较优势?必须大幅度地对劳动人口进行培训和提升教育,提升劳动力人口的素质。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个新的最大的人口红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研究员在中国社科院“与改革开放同行”系列智库论坛第九场上发言。肖斌摄
趋势三: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1990年到2030年的这40年里,人口年龄分布从1990年的标准金字塔型到2020年将开始出现倒转,到2030年倒金字塔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未富先老”,怎么才能把巨大的挑战化为优势?未来将通过延长退休年龄,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发展老年人的养老、旅游、休闲产业,形成一个新的消费层次。中国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他们的消费能力不但没有萎缩,还有扩展的态势,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趋势四:建设橄榄型社会、促进大众消费的任重道远
2017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拉动国内消费。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其他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建设橄榄型社会任重道远。
九、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1)世界经济规模全球化,我国应实行对外开放战略;
(2)世界经济结构信息化,我国应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3)世界经济体制市场化,我国应实行体制创新战略;
(4)世界经济发展可持续化,我国应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2021年社会发展趋势?
一是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20年,在主要国家经济普遍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2.3%的增速,可谓一枝独秀;2021年我国GDP实际增速预计达到8%左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仍将高于世界其他绝大部分主要经济体。受益于制造业较强的韧性,2021年我国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制造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更为突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势头也较为亮眼。
二是就业形势在市场力量拉动下整体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提前实现,调查失业率保持在预期目标值以内。灵活就业人群保障范围和力度加大、农民工欠薪基本清零、劳动纠纷化解效率提高,各类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
三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得到增强。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的位次提升至第12位,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连续九年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继续保持高增速;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商品消费逐步从低端迈向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消费较为旺盛。
四是营商环境改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活力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减税降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多项改革举措,2021年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金融让利、阶段性税收缓缴等政策,持续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多个省市积极制定并实施“链长制”方案,靶向瞄准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断点、堵点、难点,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也有助于稳定产业链上相关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
五是多措并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经济恢复的特殊时期,我国体现出了高度的定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下一步推出分行业分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