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师回车巷人才网

我的梦之最美砀山作文

234 2023-07-31 11:32

我的梦之最美砀山作文

在砀山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有一所高中叫做砀山中学,也就是我们嘴里口口声声经常提起的砀中,它建校时间长,历史悠久,不是从它的建筑物上体现出的,而是砀中作为一个名词已经在砀山的每一位人的心里面根深蒂固,曾经有句话是说,孩子考上了砀中,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不过,作为一名砀山人,我曾经深深地相信这句话,因为,砀山中学,确实是一代又一代砀山学子曾经的梦!

砀山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校。学校始创于1930年。其前身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王若飞提议创建的苏鲁豫边疆中学,王若飞同志亲自拟写了《建校宣言》,明确提出了:“广招英才而育之,以隆其德,以广其智,以健其体”的办学宗旨。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八十年的风雨兼程,为砀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八十年的励精图治,为砀中打造了一个闪亮的名校品牌。1960年砀中被安徽省确定为重点中学,1999年首批通过省示范性高中验收,2009年又顺利通过安徽省新标准示范高中验收。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先进集体”、“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安徽省多届“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以及省、市、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等。砀山中学以其骄人的成绩被誉为皖北的教育明珠,人才的摇篮。

骄人的教育教学业绩来自于优化的教师队伍。砀山中学牢牢抓住勤奋从教、科研兴校这条主线,着力点燃教师职业生命的激情,致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敬业爱生、治学严谨、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96个教学班,5600多名学生;教职工367人,专任教师29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15人,中级教师145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19人,还拥有一批在省、市、县有影响的模范教师,专家、学者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秉承“育才、隆德、广智、健体”的校训和“正德厚生,追求卓越”的砀中精神,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特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连年获得大面积丰收,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始终居全市前茅,稳居全市第二,多次受到市、县政府的通报嘉奖和表彰。2014年高考文理科应届本科达线1322人,比去年净增275人,一本达线506人,二本以上达线1059人,一举突破千人大关。特别是尖子生培养有了实质性突破,刘育坤同学以全省理科第23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姬梦迪、于晶武、唐艺钊、王创业等同学分别被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录取,砀山县人民政府通报嘉奖,并奖励学校人民币25万元。在教科研方面也有新的突破,有9个课题在国家和省教科所立项,其中2个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鉴定。

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三区分明、环境优美是砀中的强校标志。学校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设计新颖、风格多样的现代化建筑群鳞次栉比、气势恢宏。第一、第二教学楼宽敞明亮,可容纳120个班、7000多名学生同时上课;古香古色的沐春园侧,6幢学生公寓楼整洁舒适,可供5000多名学生住宿;杨柳依依的小桥流水边,学生食堂环境优雅,可容纳4200人同时就餐。实验楼设备先进,实验室、生物园堪称一流;逸夫楼大气磅礴,语音室、电视台、校园网、校史馆一应俱全。图书馆藏书21万册,报刊415种。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位分明、环境优美,景色秀丽。花架画廊,错落有致;亭台雕塑,交相辉映;小桥流水,别具意趣。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日月嬗变,岁月沧桑。八十年来,四万多砀中学子走出母校,为祖国建设献策献力,辛勤耕耘。他们或叱咤政坛,或投身军旅,或致力科研,或效力工农业生产,有的成了学界精英、博士生导师,有的成了体坛健儿、全国劳模、著名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光辉的人生,展现了智慧和才华。他们为母校增了光、添了彩,他们是砀中的骄傲。

历史成就了砀中昔日的辉煌.今日的砀中人正奋力续写着砀中灿烂的明天。

刘禹锡陋室铭

载:

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唐时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问三厅之房。但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禹锡不以为意,反而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山青水秀。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更加恼怒,又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3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了—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堪谓字字珠玑、错落有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的《陋室铭》,充分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有识之士曾云:如果刘禹锡官运亨通,一直在朝廷为官,身居殿堂,他能写出《陋室铭》这样传诵千古的佳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