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集团回车巷人才网

世界酿酒集团?

62 2023-12-11 06:19

一、世界酿酒集团?

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2021全球酒类品牌价值榜”(Alcoholic Drinks 2021)。中国的茅台在酒业集团和烈酒品牌榜上都名列第一。

在“全球品牌组合价值最高的十大酒业集团”(Top 10 Most Valuable Alcohol Portfolios)榜单上,中国的贵州茅台跃居首位。前十名还有:比利时的百威英博(AB InBev)、中国的五粮液(Wuliangye)、荷兰的喜力(Heineken)、英国的帝亚吉欧(Diageo) 、日本的朝日(Asahi Group )、法国的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美国的摩森康胜(Molson Coors)、丹麦的嘉士伯集团(Carlsberg Group)和美国的百加得(Bacardi)。

“50大烈酒品牌”(Spirits 50)总价值1359亿美元,中国品牌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和古井贡包揽前五名,中国共有9个品牌上榜。

“50大啤酒品牌”(Beers 50)总价值802亿美元,科罗娜、喜力、百威蝉联前三位。中国共有4个品牌上榜,雪花进入前十名。百威英博集团占据了最多的品牌。

Brand Finance使用“授权节省法”(royalty relief)计算品牌价值,即测算未来授权使用这样一个品牌所应该支付的费用。

二、中国酿酒历史?

按照现有的主流说法:中国酿酒起于杜康,最早的朝代,一般认为为夏朝。因为商末就有“酒池肉林”的说法,考古挖掘中也在夏代洛阳遗址,发现了酒器。所以最晚应该是在夏朝末年,就算更晚一些商朝初年也应该有了。

而商朝的建立时间一般认为为公元前1600年左右,现在是公元2019年,这么算下来应该至少为3600多年。

如果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说法,杜康就是少康,那么按照一般认为少康是在公元前1972年-公元前1912年,而杜康酿酒是在青年时期,我的想的晚一点,30-35岁,取一个中间数字也就是在公元前1940年左右,那么到现在就有3959年,接近4000年。

三、中国最早酿酒师?

仪狄是中国最早酿酒师

她是夏禹时代的造酒官,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

我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最早的酿酒师出现在夏禹时期,当时有一个叫仪狄的女人,她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美酒酿造师,至今酒类颁奖中还留着关于她的奖项。“仪狄奖”。

四、茅合酿酒集团官网?

https://mip.51sole.com/company/detail_5118097.html

五、世界四大酿酒集团?

排在榜首的是百威英博(ABInbev),品牌价值达到496.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亿元)。这是一家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的跨国啤酒生产集团,成立迄今已有144年历史。旗下拥有百威、时代、科罗娜、凯狮、哈尔滨、雪津等300多个品牌,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酿酒厂,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排名第二的是贵州茅台,品牌价值达到393.32亿美元。作为中国的传统特产酒,其特点"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干邑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帝亚吉欧(Diageo)排名第三,品牌价值达到229.15亿美元。这家全球最大的烈酒集团,总部位于伦敦,成立至今已有134年历史,占有30%以上的全球洋酒市场份额。旗下拥有20多个品牌,包括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珍宝,伏特加品牌皇冠、诗珞珂,以及健力士、水井坊等。在全球设有150多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四位是喜力酱酒公司

六、贵州酿酒集团有哪些品牌?

中国贵州酿、贵州酿(金酿)、贵州酿(银酿)、贵州酿(御酿)、贵州酿(臻酿)、贵州酿(佳酿)、雅酿、贵州酿.出口、限量款创世九个品牌。

贵州酿酒集团创建于2021年12月,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

七、世界第一酿酒集团?

百威英博(ABInbev),品牌价值达到496.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亿元)。这是一家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的跨国啤酒生产集团,成立迄今已有144年历史。旗下拥有百威、时代、科罗娜、凯狮、哈尔滨、雪津等300多个品牌,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酿酒厂,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中国酿酒大师有几人?

酿酒大师:杜康【酿酒鼻祖】李家顺四川【沱牌舍得】【国馆酒】季克良,贵州【茅台】王国春,宜宾【五粮液】李福成,【燕京啤酒】赖登燡,【水井坊】陈继才,【泸州老窖】

九、中国第一酿酒溶洞?

中国藏酒第一洞”——临水玉泉洞藏基地6号洞,是大别山临水酒洞藏基地众多藏酒洞之一,系安徽临水酒业所属

十、中国旅游集团 中国国旅集团 中国港中旅集团?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近日,全国摘星,举国欢庆(略微夸张)。据统计,全国行程卡摘星半小时内,火车票搜索量上涨了1.5倍。旅游板块复苏在望,引爆了资本市场。

来源:同花顺,截止6月30日

提起旅游,大家都很熟悉。但说到旅行社,中旅、国旅、中青旅、港中旅,总是傻傻分不清。

先花点时间扒一扒历史,可以看出最早国内旅游业是四大集团的天下。

而后,四大集团又变成了两大阵营。港中旅集团+中旅集团+国旅集团合并重组,形成了中国旅游集团。而中青旅集团自成一派,于2017年并入了光大集团(再往上追溯,都背靠国务院)。

在资本市场上,两大旅游阵营各有一个代表,分别是香港中旅(HK 0308)和中青旅(600138)。

疫情之下,这俩公司都损失惨重。但翻开财报会发现,港中旅的翻身仗,明显要比中青旅打得漂亮。

来源:营收数据,单位亿元

2021年,中青旅营收约为疫情前的60%,归母净利润只有2019年的3.5%。而港中旅营收恢复到了80%,归母净利润已达2019年的45%。

二者来头都不小,业绩走向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日后,是港中旅继续乘胜追击,还是中青旅将触底反弹?

一、疫情之下,如何自救?

2019年,中青旅和港中旅营收分别为140.54亿、44.77亿。疫情爆发的第一年,二者营收分别同比下降了49%、56%。

这种时候,中青旅和港中旅开启了两条不同的自救之路。

1、中青旅靠副业勉强糊口

从收入构成来看,中青旅传统第一大主业,是旅游服务收入,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跟团游、自由行等旅游服务。

毫无疑问,这项业务受疫情冲击最大。曾经该业务占营收33%,如今占比还不到6%。取而代之的营收主力,是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收入

这名字,听起来就跟旅游没多大关系。据其年报解释,主要是“销售媒体交换服务器、路由器、监控设备等 IT 基础架构产品和提供福利彩票技术服务”。

来源:iFinD,营收规模(左,万元)营收构成(右,%)

虽然脱离了旅游主业,但若能拯救惨淡的业绩,也算是好事。只可惜,没这么乐观。

第一,该项业务疫情前就存在,疫情后营收规模也没多大增幅。如今占比大幅增加,只能说明,并不是边缘业务扛起了业绩大旗,而是因其他主业,都在下降。

第二,该业务毛利率只有5.68%,远远拉低了中青旅的综合盈利能力。受此影响,2020年,中青旅净利率已达-3.42%。2021年虽有一定复苏,但也只有0.49%,勉强糊口。

2022年一季度,中青旅再次扭盈为亏,且亏损加剧,已达-12.87%。

来源:同花顺,2021年度数据

2港中旅景区业务由劣变优

相比之下,港中旅的自救手段,得天独厚。

港中旅的业务结构比较清晰。疫情前,主要是景区经营为主,旅行社服务为辅,另外还有部分酒店业务和客运服务。

同样,港中旅的旅行社服务也大受打击。但与中青旅不同的是,港中旅的景区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

因为疫情,催生了一种新的旅游经济,即周边游

这点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疫情管控之下,出游不能跨省。但出游的需求还在,所以大家开始深度挖掘本省景点。记得之前看网友调侃,不是疫情,都不知道北京原来有这么多山。

而中青旅旗下,主要景区是乌镇和古北水镇。其中尤其是乌镇景区,面向全国游客。其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

相反港中旅旗下,经营的景区包括深圳两个主题公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几个休闲度假区。

来源:2021年度数据

疫情之下,周边度假需求激增。大家都不能往外跑,反而为港中旅留住了不少游客。

港中旅唯一受到负面影响的,是同样面向全国游客的嵩山景区。实在扛不住亏损,所以港中旅选择把它卖了(出售51%股权)。变相又成了一笔收入。

来源:iFinD

从数据来看,2021年,港中旅的景区及相关业务收入,已创历史新高

疫情不仅没有重挫港中旅,反而给了它新生。

二、后疫情时代,如何重生?

只是港中旅这条重生之路,暗藏危机。

1后疫情时代,此消彼长

从前面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港中旅之所以能够借力疫情强势复苏,是因为自己手里的景区,区域性更强,但其实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

港中旅旗下,两个主题公园+6个自然人文景区(不包括非股权投资)+4个休闲度假区+5个专门提供景区配套服务的公司,正常年份(2019年)合计实现营收19.73亿。

而中青旅,只有乌镇、古北水镇两个景区(另有濮院景区,2022年试营业),合计实现营收17.57亿。

这就说明,横向比较竞争力,港中旅远不如中青旅,以及众多其他全国性景区。

去年,港中旅只是占了游客不跨省的便宜。但如今全国摘星,一旦跨省游放开,那么港中旅与中青旅之间,必然此消彼长

2过往投入,覆水难收

届时,港中旅不仅业绩堪忧,而且过往投入,也覆水难收。

2021年,港中旅景区收入能创新高,除了疫情创造的客观条件外,主观也做了不少努力。主题公园“世界之窗”接连推出了6个新项目。几个休闲度假区也打造了不少新活动,甚至成了区域内网红打卡点。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增加投资的基础上的。

疫情前,港中旅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80亿左右,且年增长缓慢。但2020-2021年,已增至90多亿,且尚有新项目在建。

来源:同花顺

如果周边游客再次转向全国,那么这部分投入,何时才能收回?甚至于,还能不能收回?

三、今日美好,能到几时?

某种程度上,疫情对旅游行业也是把双刃剑。国内游和国际游都明显衰颓,但却刺激了周边游需求。

这种局面,对中青旅这类,依赖旅行社收入以及全国性景区的公司来讲,相当不友好。中青旅靠副业自救的手段,看起来也颇有些无奈。

而港中旅,则很好的抓住了本地市场的机遇,破釜沉舟。只是,这并没有改变港中旅市场竞争力偏弱的根本问题。

来源:iFinD,从左到右依次为:营收、税后利润、净利率

疫情之前的三年,港中旅各项财务指标已有明显下滑趋势。不知今日靠区域市场维持的“美好”,又能持续到几时?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