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集团回车巷人才网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条件?

190 2024-03-16 07:56

一、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条件?

20150917

更新:机缘巧合,有幸在8月28日和北大教授,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高丙中请教了一下:到底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以为满足UNESCO的定义就是非遗了,不一定要一个组织或机构去对它进行命名评定。高老师讲了很多需要满足的条件,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大意是:非遗项目不是现成的,非遗是一个再命名的过程,“非遗”确实本来就存在,但是如果没有经过人类社会的再定义,它就不叫“非遗”。我理解的好比是,一个人,ta确实是人,但是被称作“人”是社会对ta的定义,如果没有社会对ta的定义,ta不能称作人,有可能是叫动物或者东西或者根本就没有名称。至于非遗项目存在以前叫什么,我没有追问高老师,留待自己继续去学习与探索。

对不起,以下的原答案之错是我的浅陋造成的,为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类似的错,就不删了。

——————纠原答案之错:不是说非要成为“名录”才能称其为非遗!——————

首先,看一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一个是联合国的:

一个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里的定义:

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感谢@

@乐原

查到的资料,我参考到了。

第一,就非遗的定义来看,

不是说非要成为“名录”才能称其为非遗!

不是说非要成为“名录”才能称其为非遗!

不是说非要成为“名录”才能称其为非遗!

所谓的“申遗成功”,我认为,是媒体在宣传时为了简便而给大众造成的“误会”!侗族大歌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功,那没有去申报成为名录的其他历史悠久且濒危的少数民族音乐就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吗?必然是呀!所以,在这里想批评一下我们的一些媒体给大众造成的误会。回到安琪月饼,看了乐原的答案,加上我上中国非遗网查了一查,

安琪月饼是属于“传统技艺”类的名录,即这种月饼的制作技艺本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成功。所以题主以后在说“申遗”这样的词的时候应该三思。本身就是非遗了,还申什么申?只是申请官方认可的名录而已!

第二,不管是真是假,安琪月饼声称始创于1908年,到2008年,已经满足100年的要求。而针对“自我声称”,在我所接触的这些“非遗名录评审专家”里面,只要不是假得太离谱,他们是认可这样的“声称”的,只要常识、逻辑上说得过去,基本上你做出来的文本说是啥就是啥。何况安琪月饼以“月饼”这样一种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食品的制作工艺来进行申报,从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上来说就更没有问题了。

第三,再引用《非遗法》的条款: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十八条 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能成为名录,并没有强调一定要濒危!

能成为名录,并没有强调一定要濒危!

能成为名录,并没有强调一定要濒危!

第四,我所接触的非遗名录(省级)、非遗传承人(包括国家级)申报里面,是存在权力左右的。当然,这些左右是基于:这个东西或者人确实是能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承人来公布的。但是有些技艺的传承人至少大于等于2,同样的技艺水平、传承能力,为啥评A不评B?当然是A更有背景啦!

二、首个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是端午节。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三、中国首个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

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

2008年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申报每两年进行一次,且每个国家一次只允许申报一项。那一年,中国确定了35个参加“申遗”的项目。为保护重要项目入选,在2008年专门召开的世界申遗会上,按照“少数民族项目重点关注、海峡两岸项目有所倾斜、周边国家共享项目重点考虑”的原则,确定了中国“申遗”的核心项目,而端午节只能排在备选之列。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遗”规则的更改,并最终助推了端午节的“申遗”成功。

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讨论,对“申遗”评审规则进行了两项大的修改:一是将以前的两年一次改成了一年一次,二是每个国家一次仅申报一项改为可同时申报多项。

这让中国的端午节申报项目从备选的第二梯队一下子冲到第一梯队,跻身重要项目。

2009年9月,好消息终于传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端午节”被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

四、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

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是“端午节”,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节日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喝雄黄酒、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等活动!

五、中国哪个节日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六、中国首个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昆曲。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昆剧参与其中。

七、甲骨文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的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截至2022年11月,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

八、珠算为什么能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很久没有上知乎,看到被邀请回答问题很意外也很荣幸,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2003年10月17日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界定非遗:“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

额,这种定义读起来难免是有些晦涩的,好在我们国家在对非遗的界定上既延续教科文的说法,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文学艺术类、工艺技术类与节日仪式的传统文化事项。

依照这样的标准,我来浅略分析一下我国珠算为何能够列入联合国非遗保护名录:

1.从传承主体上看:珠算据说早在我国汉朝就被发明,至今没有消亡,仍然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具体传承人而言,可以从网上查到,我国被确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传承人之一的是靖玉树先生,他已经81岁高龄,是《中国历代算学集成》的作者,也是中国珠算文化“申遗”专家组15位成员之一。而从更广泛程度的上来看,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珠算技术的人,都是珠算重要的传承群体。【也就是说,珠算“有人传”。】

2.从传承形态来看:我国珠算一直保持着活态传承——现在的人们依旧原汁原味地使用算盘的形式和保留原来的算法,用于生活领域。比如我们仍然能够在老药房看到大夫用算盘算账、看到有的小孩子在幼儿园上珠心算班……这一传统文化项目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旧是有生命力的。【珠算“是活的”。】

3.从传承时限看,国际上对于非遗项目的认定一般会认为传承时限不能少于百年。我国珠算自被发明以来就传承至今,百年之限早已合格,这个标准难不倒我们。【珠算“很悠久”】

4.从表现形态来看,珠算不像是“孝道”、“勤俭”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传统文化,它是真正依附于“打算盘”这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的,我们从算盘到算法,乃至于我国数学文化,这是能够由表及里挖掘到的,完全有理由被认定。【珠算“很具体”】

5.从价值和意义上看,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话是:“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珠算申遗成功后,我们从不少媒体能看到它被誉为我国“第五大发明”——说实话此次申遗之前我也没听说过这种说法,但的确能够看出珠算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在计算机普及之前,珠算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各种计算过程中,直到现在,依然被不少人使用着;我们平时说的“打着小算盘”、“小九九”、“三下五除二”这些俏皮话都来源于珠算,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对于中国人数学智慧的启迪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珠算传承大多是口传心授,父子相承、师徒相承,不论是真正被认定的传承人还是普通应用的老百姓,珠算的传承和应用都是重要的生活和文化记忆,对于联系家庭情感、社会关系都有着微妙的作用;而珠算也给商业、艺术、民俗、文学、收藏等领域提供了素材和启迪,它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是具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珠算“有价值”】

综上而言,珠算在我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被活态传承的、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一直保留到现在,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对于民族增强认同感和历史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更促进了中国的创造力和世界文化多样性——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名录是必然的事情。

=====================================================================

ps.伤感的地方在于,我国每一项被列入联合国保护名录的非遗,都是濒临消失的项目,珠算已经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比如我就几乎没有学过珠算,从我身边人的经历来看,学习珠心算对于人的启蒙和计算真的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说韩国申请泡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确立民族自豪感,那我国大力申遗的意义,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警醒,要通过一件被认可的事情,来唤起咱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珍惜。

九、中国入选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是?

我国第一个成功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十、端午节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意义?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正阳节、龙节等。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是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后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跳罗阳江自尽,人们就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有“仪式感”的,其习俗内容丰富多彩,例如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系五彩线、佩香囊等。

赛龙舟在我国十分盛行,如今也是体育赛事了,吃粽子是自古以来在我国各地盛行不衰,必吃食物之一,而挂艾草是夏季时令“祛病防疫”的习俗。

端午节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习俗之一,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既能丰富精神文化,又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在2009年9月被批准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不仅对我们每一代人都不同凡响,而且对全世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直到现在,我们也还是每到端午节都格外的欢乐。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也具有传承和继承的意义。

在如今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交融的今天,保有原有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文化精神,让优良的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