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企业回车巷人才网

战略投资怎样改变企业结构?

193 2024-01-13 21:29

一、战略投资怎样改变企业结构?

国际战略投资者(或其它战略投资者)是否真的会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现代企业制度,传输资本市场经验?——这是众多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强调最多的理由,也是我一直以来始终怀疑的:企业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国际资本能够给我们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投资理念,改进我们的管理方式和治理结构等等,事实上,所有金融投资者最关心的只有一个——利润,即使暂时的改进,也是为了符合资本市场对故事的需求,为了实现最大收益的退出。大摩对永乐的投资已经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企业在本质上就相当于一个资源转化器,输入进各种原材料,人力物力,经过转换,形成新的有更大价值的资源。在市场中,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大价值新的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因此,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降低转化的成本,如何提高转化的效率,如何提高转化后的价值,如何在此基础上更大范围更多地转化资源。当然,在这种转化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的人员、技术、资金的投入以完成这种转化。特别是当企业实现这种转化的能力更强时,将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有新的投资机会。因此企业依靠自身积累的剩余资金便无法支撑发展速度需求,于是通过出让股权、负担债权等等方式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因此,从金融的角度来说,融资不应该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只要是项目是一个盈利的项目,是个有清晰发展前景的项目。这也是为何有很多企业融资困难,而有些企业却被资金追逐的原因之一。 当然,当企业/项目本省尚未显示出其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的时候,正如硅谷的那些高科技企业,企业需要大量风险资本的存在,正是这些冒着极大风险的资本,为企业实现利用新技术提高资源转化价值的保障,并在之后获得了与风险对等的收益。与之相反的是,当企业为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转化资源的时候,需要何种资本的投资呢?试图通过引入金融资本而达到非金融目的,这种引入能否达到目标,或者说投资者是否是与我们的想法趋于一致,甚至是为了达到相互的目标而做的一种交换?坦白说,我没有做过数据上的统计分析,也没做过实证研究,金融资本或者风险资本投资已成熟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与其所承受的风险是否对等? 对于哪些国际型专业投资机构来说,投入到一个好的项目,然后在短期内提升其价值后,在资本市场上实现超额退出是其基本的商业模式。我们总是天真的觉得当其投资后能够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教会我们如何应对国际资本市场的规则,事实上,国有银行、国有垄断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引入的那些战略投资者至今给了我们什么,又拿走了什么已经是清晰可见。 企业需要在更大舞台上,更大范围内施展的时候,那些以本质上是金融资本的所谓战略投资者确切的说只是个投资者,而非战略投资。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退出途径是其首先考虑的。而当他们在三年左右顺利退出之后,留给企业的常常是舞台中央的孤独与无助。永乐电器不是第一个,中资银行也不是最后一个,就像浙江的开元集团,试图通过所谓的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是徒劳的,最终不过是利用折扣的权益换来国际资本市场的入场券而已。

二、制定企业投资战略的方法包括?

1、由下到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首先每个业务部门制定战略,然后呈送上级机构,最后公司将各业务部门制定的战略汇总起来形成公司的战略,也就是各个业务部门战略的组合。

但这方法,在战略制定的第一层,即各业务部门,一般是根据自身的所处环境相应地制定战略,而主要的战略目标则是为了各个部门现有的业务活动和使各部门的地位得到巩固与加强。并且,大多数新的业务部门都倾向于扩充现有的业务活动。

不过,由于业务部门对公司生存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讲,业务部门的管理者通常很熟悉公司的生存现状,在企业也有比较高的话语权,所以,业务部门选定的战略,往往是尽量解决公司发展迫切需求的方案,所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也比较容易通过。

但从下至上这一制定战略方法也有个主要的缺点:由于每个业务部门的战略都是根据其自身的特殊环境制定的,这样,汇总起来的公司级战略就容易变成大杂烩,缺乏公司范围的凝聚性、统一性和一致性,对于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的公司,可能难以和整个公司的环境和资源形成契合。

2、自上而下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一些认为制定战略能够便于团队管理的企业比较常见,一般是只有企业的小部分管理者投入到战略制定过程中,因而,这一战略反映了高层管理者对如何有效地获取企业目标所做的决定。

这种制定企业战略的方法,可以对各业务部门之间所存在的任何矛盾,在公司范围内彻底讨论并解决(当然研究时也需要下层管理者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考虑)。

一般来讲,自上而下制定的企业战略是具有凝聚性和统一性的战略计划,公司方向、目标和行动目标都很明确。当公司战略确定后再分解成每一个业务部门的战略和指导方针并交给各业务部门去实施。另外,公司级战略计划所包含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目标也就成为考核各业务部门经营好坏的基础。

3、协商式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公司和业务部门的管理者相互交叉、联合制定业务部门和公司的战略。

这样制定出来的战略计划既反映了公司目标与要求,又和业务部门管理者对其所辖业务的特殊情境有密切的联系。也许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由于协商和考虑过程较长,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种耗费会由于战略的批准时间和实施步骤的缩短而得到补偿。

另外,这种方法下,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公司管理者会特别注意业务部门战略的形式和内容,达成相对地统一。同时,由于前期的协商,管理者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测算业务部门的战略建议,可以根据公司资源、战略目标和公司方向使各业务部门的战略形成一个公司战略组合。

4、半自治式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公司和业务部门的战略制定活动都是相对独立的。

其中业务部门的战略是以适应各部门环境和目标而制定的。业务部门战略形成经过公司批准执行,一般每年一次地对战略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而公司级的战略制定和重新修改不必有连续性,只要将其重点放在认清公司的发展方向上,从公司的角度分析出现的各种威胁和机会,决定经营哪些新的业务、淘汰哪些现有的业务,对公司现有组合内的各项业务制定适宜的优先原则等。也就是说,公司级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则放在研究业务组合并着手从整体上改善业务组合的行为上,而不是放在测算和制定业务部门的战略的详细过程。

三、企业里面的战略投资部是干嘛?

投资一般分2种,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

财务投资:

即以资产回报为第一目标。如PE、VC。

战略投资:

以巩固企业的优势地位为目标。如百度一下阿里巴巴、腾讯、联想、小米的被投项目都算。

举例来说,阿里巴巴收购了高德地图就是战略投资。高德、凯立德原本是销售汽车导航软件的,更新地图就是收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后,用户使用手机查看地图,等于高德的盈利模式没有了。阿里巴巴不从高德地图本身挣钱,利益点在于地图背后的超级用户量,以及连接的餐饮商家、电影院、酒店等跳转到支付宝、飞猪、口碑网、淘票票间接挣钱。

诸如此类,腾讯投资滴滴是为了增强微信的支付习惯、阿里投资微博是获得用户数据......

当然,战略投资投资能获得收益更好。

战略投资部主要需要3种人,一种是看项目找投资标的、一种是财务预测到交割、一种是投后IR。因此,如果你之前从事领域与要去的企业所在领域有经验上的关联肯定是加分的。比如去阿里有电商和数据类参与项目案例、去小米有供应链企业参与项目案例。

参与过一次完整的投资流程是最加分的。这个领域cpa、海龟、名校也加分。年龄越小越加分。

四、投资战略和筹资战略的关系?

投资战略和筹资战略之间是筹积和使用的关系。

五、战略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的区别?

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二个投资者都是战略投资者其实就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六、战略投资和股权投资的区别?

战略投资是指对企业未来产生长期影响的资本支出,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基于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分阶段等特征,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投资。即对企业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投资。

而股权投资通俗地讲就是投资人通过投资(未上市公司的股份)获得收益。股权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七、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区别?

  当下活跃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者,主要分为财务(金融)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无论是财务投资者还是战略投资者,都能为所投资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战略投资者。通常是和拟投资企业属于同一行业或相近产业,或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其投资的目的除了获取财务回报以外,更看重其战略目的。如果企业希望在获取资金支持的同时,获得投资者在公司管理或技术方面的支持,通常会选择战略投资者。这有利于提离公司的行业地位,同时可以获得技术、产品、上下游业务或其他方面的互补,以提高公司的赢利和增长能力。  战略投资者通常比财务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更长,因为战略投资者进行的任何股权投资是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出于对生产、成本、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而不仅仅著眼于短期的财务回报。例如,众多跨国公司近年在中国进行的产业投资是因为他们看中了中国的市场、研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因此.战略投资者对公司的控制和在董亊会比例上的要求会更多.会较多地介入管理,这会增加双方在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磨合的难度。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一个重要风险是他们可能成为潜在竞争者。如果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参股数家企业,出于战略的整体考虑来安排产品和市场,就可能与引资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或目标相矛盾。国内一些曾经的知名品牌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被打入冷宫,就是这一风险的真实写照。  财务投资者是指那些主要出于财务目的的投资者,独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一般属于这一类。财务投资者的基金经理未必不是行业专家,特别是一些有行业倾向和丰富行业经验的私募股权基金。金触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对所投资企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要求:  多数财务投资者除了在董亊会层面上参与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外,一般不参与企业的曰常管理和经营,也不会成为潜在的竞争者。投资完成后,财务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项目就很难控制,因此他们更加重视对行业成长性和管理团队素质的考察。  财务投资者关注投资的中期回报,以上市为主要退出途径。所以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他们就会考察企业3~5年后的业绩能否达到上市要求,其股权结构适合在哪个市场上市,而他们在金融方面的经验和网络也有助于公司未来的上市。即使财务投资者在投资后获得了控股权,他们也不准备长期保持对一家企业的控制,在企业公开上市后,公司的控制权会再次回到企业内部。所以如果一家企业希望保持其独立性,财务投资者是最佳的选择。

八、什么叫战略投资?

好久没答题了,夜里睡不着看见自己熟悉的话题答一波。

一般而言,股权投资分为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财务投资多为平时常见的PE、VC投资,多从纯财务回报角度来筛选项目,而战略投资在筛选项目时尽管也会考虑财务回报,但出发点更多时候是在于被投的公司能否和自己公司的业务有所结合,能否协同放大优势。这是最本质性的区别,该本质性的区别导致的是,财务投资的工作方向是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里找市场风口,次一点的机构可能碰到认为能赚钱的机会就投了;而战略投资的工作方向是分析本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而寻找能够帮助企业长期发展并能带来一定财务回报的投资机会。

一般较大的上市公司或者略大且有扩张需要的公司都会配备战略投资部,但每家公司的风格差距很大,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公司十分重视自己的长期财务情况,又由于投资的都是产业里相关的企业,因此尽调会做得非常非常非常用心,把钱投出去了思想上有对项目负责的概念。在这种公司的战投成长会很快,但是也会很累,毕竟这种公司的投决会一般也更谨慎复杂,直接导致工作要求和强度都拔高了。另一个极端就是,管理层更在乎自己的利益或者套路很深的公司,这种公司的战投人员基本上就只是干活的,没什么成长性(除了套路),只要懂老板的意思就行了。

对于从业人员而言,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还有一点比较关键的就是,财务投资人由于一般对于行业的见解都没有被投公司管理层深刻,因此基本上不会深入参与被投企业的管理,但是战略投资通常能在管理上寄予一定的帮助,因此也会参与被投企业的管理,比如说行业动态、人脉等的交流,对于大事的决策,以及公司架构等其他问题。至于是否会影响到被投企业的自由度,无论是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都得看占股。

对应的是,如果是靠谱战投的工作人员,除了投资侧的工作,其实也能学到管理上的实操。

至于退出,财务投资都是要找到下家(可以是转让、上市)的,战投就不一定了,分红为最常见的财务回报手段,当然做得很好的话并购或者上市也是常见的。该点区别也会影响到两者找项目以及投后上的差异。因此真心实意的战投多追求稳定、长期的利润回报,通常项目都比较成熟。财务投资的话就看机构本身重点是早期还是后期了。

战投从业人员的阶层,跟基金类似,分析师底层,往上是找项目的或者管项目的,再往上是领头做项目和跟投决会做汇报的,再往上就是管投资部的,但最大的老板还是公司老板,这一点没有基金好,老板太多,人情复杂。

就业角度而言,比起的基金的优点是,(前提是在靠谱机构),投资基本功更扎实、管理实操经验、对商业的认识更为真实、不用募钱只用花钱、有机会在早期就参与到大项目、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很快。比起基金的缺点是,(前提是靠谱基金..),公司人多老板也多人情复杂、接触面相对较窄、同行人脉较少、战略方向失误就难做出成就失落感强。

最后说一点,看到下面答案有瞧不起写报告的。怎么说呢,我认为行内人应该不太会这么说,第一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第二是因为踏实的行业研究对于投资生涯而言实在太重要了。(当然我也并不是说写报告就完全等同于行业研究,这还是得看从业水平的事儿。)

重点差别如上~就科普而言应该比较全了。

九、上市银行可以投资其它企业股权吗?

上市银行不可以投资其它企业股权。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商业银行一般来说是做通道,让资管计划、理财产品的资金,以股权形式投资非金融企业。也可能会再签署抽屉协议,做成明股实债。

十、对金牛类的战略业务单元,企业应该实施什么样的投资战略?

金牛类业务单元属于波士顿矩阵中业务模型之一。对于金牛类业务单元,应该注重加强护城河投入,提高业务单元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