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企业回车巷人才网

企业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吗?

175 2024-09-17 09:45

一、企业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吗?

企业的规章制度正式名称为企业劳动规章,通俗的叫法不一,如员工守则、从业规则等等,一套完善的企业规章应包含企业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以达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由于企业规章是由企业制订用来约束劳动者的规范,实践中关于某些规章的法律效力问题即该规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问题便成了许多劳动纠纷产生的原因和争议的焦点,也成了在此类劳动纠纷中胜负的关键。那么如何判断企业规章的法律效力?

首先,规章制度的制订权是法律赋予企业的用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其次,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合法,是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本,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应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内容合法: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劳动法律、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行政规章和地方性劳动法规、规章,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2.程序合法: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3.公示:企业规章制度必须公示,让每一位企业的员工都清楚其内容,以便遵照执行。

综上所述:企业有权制订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只要合法就具有法律效力。

二、企业的规章制度,怎样才能对员工产生法律效力?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如何做到合法合规

摘要:在处理劳动争议纠纷过程中,因用人单位处理违纪职工和调岗行为所引发的劳动争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很多企业在如何处理违纪员工时陷入困境,并不能做到完全合法合规。很多企业仅仅会依照《劳动合同法》里面的一些规定的名义来处理劳动者。然而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仲裁与法院的支持,而导致用人单位在法庭上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介于如此,对于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建设更加重要。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不仅为日后处理员工违纪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用人单位制度健全化规范化建设提供方案。

关键词:劳动争议;规章制度;合法合规;

1.企业规章制度用来处理员工违纪等行为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个说法放到企业来说,那“国法”至少包括但不仅限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而“家规”就是用人单位自己制订的规章制度。家规不可能逾矩国法,但是国法不可能对于每个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过细的约定。所以企业制订的规章制度对于日常使用更具指导意义。

然而在使用中,公司的规章制度却未必每次都得到法律部门的支持,原因主要是由下列因素造成的。

1.1.单位没有规章制度

一些单位在成立初期,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本身的劳动法制意识和观念淡薄,对《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不了解,没有建立公司的规章管理制度,严重地影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让相关的纠纷没有依据,增加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冲突。在遇到员工出现违反公司规章的时候,主观认为可直接处罚员工,罚款,扣钱,乃至解除劳动关系,而员工往往会不服而去申请仲裁,最后企业败诉。

1.2.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法律效力

企业的相关部门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与公示等,致使规章制度缺乏法律效力。

举例:某企业以员工“旷工超过3天”为由,解除了同该员工的劳动关系。员工不服,一纸诉状将该企业告上劳动仲裁庭,诉求是恢复之前的劳动关系,索赔经济补偿。仲裁庭在审理后认为,该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不是经过民主程序制定的,也没有对所有员工进行公示,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也不知情,所以该企业以规章制度的规定为理由同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是不予支持的。

1.3.没有合理规定界限,比如如何判断“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

比如某些企业规定,员工必须按时按点的来上班,迟到两次以上即是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那么公司就可以就此把员工辞退。而针对某些“刺头”员工言语不敬、乃至辱骂领导的行为,如何去处理,是否会辞退,可能不同的公司可能相关的规定也不同。

很多企业管理认为,只要事先在公司制度中规定,规定属于严重违反,可以辞退,那就能够辞退;如果不属于,或者属于严重违反,但并不是“辞退”这一惩罚,那就不能辞退。

但是,一切看似合规,就一定能够辞退吗?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企业管理者思考。

毕竟合规除了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之外,还有一个程度问题。在企业里,程度问题也可以用“是否合情合理”“是否人性化”来代替。

举之前员工迟到两次或者顶撞领导的行为,制度中虽然定性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可以立即辞退。这条规定合法有效,但是就一定可行吗?

实际上,有很多企业确实就是这么规定的,但员工因此闹上法庭之后,企业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却依旧输掉了官司。法官给出的理由就是,两次迟到就辞退的做法太过苛刻,对于劳动者不公平。

虽然法官在判断这个案件的时候,运用了“自由裁量”的权力,但本质上,也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去考虑的。谁还没有点急事给耽误一天功夫呢。

2.加强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让企业的规章制度增加法律效力,一个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不是仅仅只有内容合法那么简单,它还必须做到3个合法才能生效:

2.1.制定主体合法

能够以企业名义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部门,应当为该企业对全体职工实行全面管理权限的部门。

劳动规章制度在本企业内应当具有权威与统一,规章制度的制定方也应是在企业的行政系统中处在最高管理层次,或取得了最高管理层次的授权。对企业的每一个组成部门或全体员工有实行全面和统一管理的权限的部门,并由该部门代表整个企业负责颁布与执行。

而企业的其他部门,由于其并不具备规章制度的独立制定资格,只能制定相应的部门制度或者说参与全公司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比如说客服部门、工作班组、生产车间、党支部等其他部门,虽然说可参与整个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建设,但是缺乏以公司的名义发布的权限,也并不具备制定规章制度的主要资格。

2.2.规章制度的内容合法、合理

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定额等八个方面。

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首先不得与法律相悖、也不能违反相关的行政法规及地方政策规定。否则即为无效。若因此损害劳动者利益,劳动者还可以就此提出索赔。举例来说,有些企业规定女性员工在工作期间不得生育;甚至写保证书;或者要求劳动者无偿加班。这些规定首先违反了相关劳动法规,因而是无效的。

其次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合法的基础上,还应当具备合理性。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相关的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就此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什么叫“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这里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而之前文中提到的员工迟到2次就划为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的情况,在绝大部分的人来看,是不合理的。所以合理性需要大部分人的正常认同。

2.3.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合法

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按照以下程序:

2.3.1.起草草案

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一般是由领导委派人事或行政相关部门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制定出规章制度的草案。

2.3.2.征求意见

起草完成的《企业规章制度》应该有两本讨论稿,一本主要用于开会时的讨论与商定,而另一本则应当公开挂在所有员工能够看到的宣传栏里,广泛的听取大家的讨论意见。

2.3.3.召开民主协商会议

制定好的草案讨论稿,应当由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员工一起讨论,由员工们提出修改的意见,还需要与工会机构或职工的代表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确定好规章制度。

除此之外,企业规章制度还需要经过民主程序。也就是经过民主程序表决的企业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效应。且规章制度也必须出自企业有权限的管理部门,或经部门的审批。

最高人民法院所颁布的关于劳动争议的司法解释的第十九条规定,企业规章制度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主形式通过。没有经过民主程序的规章制度都是无效的。当然,民主是相对的,大多数员工通过即可,并不是说需要所有员工都得同意。

2.3.4.确定规章制度,审批发布

召开民主协商会议之后,应该由人事或行政等相关部门按照实际情况与员工需求修改好相关制度的内容,上报给权限部门或相关领导审批后发布。

2.3.5.制度公示

企业所制定出的所有规章制度必须在事先向所有员工进行公示后才可以生效,如果没有经过明示,那么该规章制度则是没有法律效应的。因为规章制度可以说是公司对于员工的行为要求,作为企业内部的家规,更应该对其适用对象公示。

未经公示的规章制度也叫做不教而诛,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员工士气,甚至直接让员工无所适从。所以对员工没有约束效力。所以说,企业必须采取各种公示方法,务必让所有员工知晓并熟悉规则制度的全部内容。

关于规则制度的明示,其实很多企业都做过,常见的有告示张贴、工作手册的发放等等形式。但是也存在一些企业没有把制度进行书面化的整理,这样做会导致一旦企业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企业在举证方面会非常被动,往往无非形成有效证据链。

2.3.6.制度公示的具体方法

常见的公示方法有不少,企业可以同时运用,这样做可以显著提升公示的法律效能。

第一,张贴制度,这里要注意日期需要与《规章制度》的正本上日期一致,可以拍照或者录像进行保存。

第二,《企业规章制度》的公式。需要在公司的告示栏处张贴《企业规章制度》,如果有员工围观,可以拍照或者录像保存。

第三,群发电子邮件,告知公司全体员工。或者采用挂号信的模式,寄送实体文件。

第四,采用培训的形式,需要做好培训记录,以及相关的签到,务必确保全体员工都要签名。

第五,签名。企业的全体员工都需要在制度的结尾空白处逐一签名,以说明他们了解制度的内容。这里需要注意,以后新来的员工,不需要再走一遍民主程序,不过还是需要在已经生效的《规章制度》结尾空白处,让新员工在《企业规章制度》上逐一签字。

3.面对员工违纪行为处理方法的原则

确认了规章制度在合法合规通过之后,面对可能出现的员工的违纪行为,应当如何处置呢?

3.1.公开、公平、公正三原则。

古语有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企业的监察人员应当抱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指导原则。这里的公平是指不管面对普通员工还是管理层的领导,在出现同样的情形的时候,必须依据规章制度,而做出同样的处罚,不能有例外,更不能有说情。公开是指必须透明化处理,处理结果需要公示。而公正则是抱持一颗中立的心态,对事不对人。

3.2.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绳,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企业的劳动纪律既然是家规,那么也就是企业内部的规则,而企业在内部处罚违反纪律的员工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任何罔顾事实的处罚都是不被法律所保护的,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力。而所有的证据都务必要提前做好留存工作,证据的形式没有要求,可以是书面,更可以是录音录像的,而员工自己承认的也需要本人签字作为相关证据受理留存。

3.3.以教育警示为主,惩罚为辅。

对于违纪员工的处理,惩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本身,而更在于对其他员工的警示。惩罚只是手段。需要以惩罚的手段,让当事者得到教训,同时告诫旁人切莫触线。所以这里一定要分清惩罚和教育的主次,不可为惩罚而惩罚,而是要增强警示的力量,让其他人不在犯相同的错误。

综上,在司法实践的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应该先建立一个合法合规的规章制度,再根据规章制度的规定来判断劳动者的行为是否属于严重违纪,除此之外,还应当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企业本身的行业特点、员工的工作岗位的特殊特质、乃至同行业面对同样情况的约定处理办法等等,三思而行。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才能让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真正得以落到实处,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让公司的运作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徐唐炼.论我国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J].咸宁学院学报.2010(12)

[2]李永超.五种路径,从容应对劳动纠纷[J].人力资源.2020(23)

[3]童红卫.新时期中小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J].经济师.2020(12)

三、如何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才能有法律效力?

需要到当地的工商局或者是网上的工商局办的官网上下载企业规章制度范本,然后企业再根据自身修改一下规章制度的翻本,送到工商局审批,审批同意了以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

四、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如何才能有法律效力?

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若想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合法性原则: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

2. 公示和告知原则:企业应该在内部充分公示并告知职工有关规章制度,确保职工了解、认可。

3. 约束力原则:企业规章制度应根据公司现实情况科学设定,且对于职工使用权利、履行义务等方面都应该具有明显的约束力。

4. 自愿原则:在制订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并必须是自愿参加的。员工不得被强迫或胁迫参加或接受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企业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其效力范围仅限于企业内部。如果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则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同时,在司法实践中,裁判机关也可能会对某些规章制度进行合理性审查,并作出不予承认或部分承认的判决。因此,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谨慎,尊重法律法规并注重实际操作效果。

五、规章制度如何具有法律效力?

1.规章制度的内容合法、用语规范。许多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时由于不了解或漠视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而致使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中的某些内容违反法律强行性规定而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有的单位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一些职位只能有男性担任,这种规定明显不合法,侵犯了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又如有些企业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女职工不准怀孕的制度,这明显不合法,又如,本应该由董事会制定的由总经理拟订的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由总经理直接制定未经过董事会的批准等等。应有总经理制定的规章制度,总经理办公室拟定后总经理口头同意的,单位未盖章,总经理未签字批准的,企业依这些内容管理员工而发生争议,企业自然得不到法律支持。

2.规章应当经过民主程序确定。许多企业制定规章制度都只是由企业的董事会或总经理甚至是某个部门制定后即实施。法律规定涉及到职工利益的企业规章制度应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

3.规章制度确定后应当公示,或直接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让劳动者签署。许多企业有些规章制度根本不为员工所知,也使这些制度无法得到全面贯彻,建议用书面形式或包括电子文件形式,必须要向全体员工公示,否则不对员工产生效力。

4.规章制度应当及时修改、补充。现实生活复杂多变、现行法律不断推陈出新,制订当时合法的内容可能现在已不合法或者规章内容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企业应当自行或委托有关专家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及时修改、补充相关内容。

六、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目录|安全规章制度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目录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员工安全、正常运营以及遵守法律法规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下面是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目录:

  1. 章节一:安全管理职责
  2. 章节二:安全生产管理
  3. 章节三:消防安全管理
  4. 章节四:职工人身安全管理
  5. 章节五:劳动保护管理
  6. 章节六:应急管理
  7. 章节七:信息安全管理
  8. 章节八:安全培训与教育管理
  9. 章节九:违章行为处理
  10. 章节十:法律法规遵从

在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中,各个章节都涵盖了重要的安全管理内容,确保企业内部安全问题的全面监控与管理。

十分重要的是,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与企业的运营活动相结合,在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征求各部门、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此外,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不仅仅是一份制度文件,还是对员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能够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增强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科学编写和执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内部安全、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感谢您阅读这篇关于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文章,希望对您对安全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并能在实际运营中应用和执行,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七、法律对象效力范围有哪些原则?

1、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2、、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八、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及如何制定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在于以下几点: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是:

1. 规范管理,能使企业经营有序,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2. 制订规则,能使员工行为合矩,提高管理效率.它的重要意义是: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规范指引企业部门工作与职工行为需要.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完善”劳动合同制”,解决劳动争议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

九、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是

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是指法律对于特定的对象具有规范约束力和适用性,是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归属主体。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主要包括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在法律体系中,不同的法律主体承担着不同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个人

个人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基本的法律对象,是法律规范的直接承担者。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个人包括公民和非公民两类。对于公民来说,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各项合法权益。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对于非公民个人来说,法律也规定了其在我国境内的权利和义务。非公民个人可能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士等,但在我国领土范围内,也需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人

法人是指依法拥有法律人格的组织或机构,主要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法人作为我国法律主体之一,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企业法人是以盈利为目的组建的经济实体,如公司、合伙企业等。企业法人享有与其法人身份相对应的财产权利和经营权利,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依法纳税、遵守劳动法规等。

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依法设立的为社会公益目的而服务的组织,如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法人承担着提供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的义务,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利益。

社会团体法人是由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团体,如民间社团、基金会等。社会团体法人依法享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组织管理权力,但其活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其他组织

除了个人和法人外,我国法律还规定了其他特定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责任。这些组织包括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基金会等特定类型的组织。

政府机构作为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依法履行管理职能,确保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政府机构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权利,履行社会责任。

社会团体是由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团体,如慈善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依法享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但其活动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服务社会公益。

事业单位类似于企业法人,但其服务对象和经营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依法获得法人资格后,需要履行相关的法律义务,服务社会大众。

基金会作为公益性组织,致力于开展慈善公益事业,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基金会在法律的约束下,执行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

总的来说,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法律主体,包括个人、法人和其他特定组织。这些法律主体在法治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制建设。

十、企业的规章制度

企业的规章制度

企业的规章制度在任何组织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旨在保障企业运作的顺利进行、员工权益的保障以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良好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

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工作纪律、员工权益、安全生产、信息保密等。其中,工作纪律是企业规章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明确的工作纪律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确保工作按照规定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

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员工的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企业应当充分征求员工意见,确保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制定好的规章制度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共同遵守和执行。企业应当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接受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规章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不仅仅是一纸文件,它体现了企业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和文化。良好的规章制度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团队协作和执行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规章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外界的信任和尊重。企业如果能够遵守规章制度,展现出良好的企业管理和人文关怀,必将受到员工、客户和社会的好评,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口碑和基础。

规章制度的优化与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规章制度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应当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和修订,确保规章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在规章制度的优化与完善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员工参与,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和建议,使规章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企业也应当借鉴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和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规章制度的水平和质量。

结语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规范企业管理和员工行为,还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执行和优化,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