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务员回车巷人才网

2021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咋估分?

139 2024-04-05 03:33

一、2021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咋估分?

像华图、粉笔、中公等教育机构都会有相应的试卷分析,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分析,结合自己的答案进行估分。

二、公务员申论技巧?

第一步:我们要确定格式

  格式是贯彻执行类题型与其他题型最大的不同,此类题型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性文书两种,在我们公务员考试当中通常考的的是事务性文书,但是不管是法定公文还是事务性文书在格式上是大同小异的,事务性文书完整格式是标题+称谓+正文+落款。

  所有的文种都需要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当然不是,这里给大家做出简单的总结。宣传稿、倡议书、公开信、建议书+法定公文等这些比较正式的文种在格式上全部都要写。发言稿、讲话稿、讲解稿、演讲稿等这些需要交流的文种不需要写落款。短文、短评、报道、新闻稿、简报、导言等这些文种只需要写标题即可。这些是常见的考查文种,只要把这些文种格式弄清楚就可以应对大部分应用文考试。

  第二步:明确内容

  内容可以分成开篇+主体+结尾三个部分,首先开篇放在文章开头处,引出话题,可以是开篇的问候语、寒暄、背景介绍。其次主体是核心内容,由不同行文要素构成,可运用是什么(表现、概念)、为什么(原因、影响)、怎么办(对策)的逻辑进行书写。而且不一定要具备全部逻辑,需要根据发文目的和资料内容来确定着重写哪一部分。最后是结尾,可收束全文,重申目的,或者憧憬希望等。

  第三步:答案怎么去呈现

  在材料中找到所需内容后,就要和格式相结合呈现出最终的答案。

  例如:“给定资料2”中心理援助专家团提议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假定在某次救灾工作中,救灾指挥部决定采纳这个提议,请你结合“给定资料2”,以专家团的名义给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写一份倡议书。(15分)要求:(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3)不超过400字。

  关于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倡议书【标题】

  尊敬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称谓】

  近年来地震频频发生,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经济受损和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心理援助专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倡议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希望得到各位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引入语】

  “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是一项用红色绸带传递爱心的活动。【是什么】红色象征着积极的心理激励暗示,火红的绸带能带给人们温暖、安全、激情、希望的感受,使灾区人民感受到党与国家的温暖与重建的信心。【为什么】为此,我们倡议:

  将火红的绸带系在坍塌的废墟上,系在各大医院的公告栏上,悬挂在过往车辆的车镜上,系在援助专家、志愿者、生还者的手臂上,系在你能看见的所有人的身上。【怎么办】

  “灾难无情人有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火红的绸带为灾区人民带去温暖,带去希望!【结束语】

  心理援助专家团【落款】

  XX年X月X日

  贯彻执行类题型是我们申论拿高分必须要掌握好的题型,这类题型的答案多数来自材料,我们可以遵循题目和以上理论知识,多多练习.

三、201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和申论总分多少?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行测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单项选择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所以总分是200分。

四、2017公务员申论范文

2017公务员申论范文

申论部分是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的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题目非常具有深度和挑战性。以下是一篇关于2017公务员申论范文的详细分析。

概述

2017年公务员申论题目围绕着"创新与发展"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该题目要求考生针对当代中国面临的创新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创新与发展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中国创新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落后的管理模式也给中国的创新道路带来了挑战。

解决方案

要提高中国的创新与发展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创新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提高技术创新的转化效率。
  • 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创新者积极投入创新活动,并为其提供合理的利益回报。
  • 推动绿色创新:倡导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 改革管理体制:推动简政放权和创新型管理,减少冗余的行政审批,为企业和个人创新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

结论

中国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创新教育、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改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绿色创新以及改革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够实现中国的创新与发展目标。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2017年公务员申论题目,提高申论能力,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五、乡镇公务员申论与省考申论区别?

1、性质不同:县级以上机关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乡镇机关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等。

2、备考方向不同:报考乡镇机关等职位的考生多锻炼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留意地方新闻,报考县级以上机关的的考生需重点锻炼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作文的练习,重视国家宏观政策的理解。

3、内容不同:报考乡镇机关时,用户在申论作答中将用户对本地区的了解深刻、全面地表达出来,考生可将历年的申论试题进行透彻研究,探寻此类试卷的命题规律,其中乡镇不考作文。县级以上职位的申论内容则需要考作文。

六、河南省考申论难不难?

2021年省考乡镇申论还可以,不是特别的难,县级以上的难些,好多人都说作文写跑题了。

七、河南省考申论答题格式?

1、标点符号需要独立占格 这是标点符号最基本的格式,很多同学习惯于将标点符号点在字的右下角,平时不是很显眼。但是,公务员考试是有格子的,而标点符号的格式在评分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必须习惯于将标点符号也当成文字的一个独立部分。

2、数字的格式 对于一个两位及以上的独立数字来说,两位数字占一个格子,例如2015,就是“20”一格,“15”一格;奇数位数的数字,同样适用,最后空一个字符即可,如20000,最后一个出现一个“0”,后面空着,以此类推。

3、标题 标题只要大致写在中间就可以了,如果有副标题,在正标题下面空两格(正标题文字的两格)写破折号,起写副标题,但是要将正副标题作为一个整体写在中间。一般不提倡大家使用太长的标题,但如果标题过长,分两行书写,一般格式是上一行长一些,下一行短一些,两两居中对齐。对称式的标题或者中间空一格写成一行或分两行书写。

4、分条作答 如果写成一段话会让阅卷人逐字逐句的看,无法快速把握到采分点,而阅卷人阅卷速度非常快可说是一目十行,很容易将没有分条标号的句子遗漏。

5、字数 注意字数不得超出规定,即题目要求的字数上限,但也不能太少。 来源:——申论

八、公务员申论考什么?

申论考试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

九、公务员申论文案?

公务员申论中的文案是指在申论考试中,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撰写一篇文字作品,以表达思想观点、论证逻辑等。

以下是一些撰写公务员申论文案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1. 理解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充分理解所给的话题、要求和限制条件。明确命题的背景、主旨和目的。如果有需要,可以将题目分解为几个具体的问题,以更好地把握论证思路。

2. 思考和准备:思考论述的中心观点和主题,并选择合适的论证逻辑和例证。根据题目要求,收集相关的信息和素材。做好适当的思维导图或提纲,以帮助整理思路和构建文案结构。

3. 文章结构:文章一般包括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引言部分可以引用相关数据、引出问题背景、提出论点等。主体段落是论证和阐述观点的核心部分,可以用一定的逻辑结构和论据展开,进行分析比较、引用案例等。在结论部分,可以总结观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展望。

4. 逻辑清晰:确保文章内部的逻辑合理、连贯,并且整体表达行文流畅。段落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思路要紧密相连,以保证文章有序而易读。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准确、地道、得体,避免模糊和歧义的表达。合理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等,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6. 实事求是:在撰写申论文案时,尽量根据真实事实和可靠数据进行论证,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

最重要的是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和个人的创作能力,在限定的时间内,以清晰、有力的表达方式撰写一篇符合要求的申论文案。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多进行练习和积累,学习优秀的范文和技巧,并请教经验丰富的人士进行指导。

十、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答题要做好细节处理,因为字数有限制:

(1)并列词群,不用“和”等并列关键词,改为顿号,更清晰;

(2)精简答案要点,去掉不必要的修饰词和限定语;

(3)对于材料中重复出现的词语,多为高频词,答案中要有体现;

(4)无论题目中有没有分类要求,都要进行分类,更清晰;

(5)如果出现专有名词,一定要有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