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回车巷人才网

心情随笔感谢陪伴

151 2024-09-22 18:43

一、心情随笔感谢陪伴

最近我一直陷入了一种情绪波动的状态,心情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时而忧愁,时而感慨。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的心情。

心情的起伏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陷入了这种心情的起伏之中。或许是工作的压力,或许是生活的琐事,亦或是内心深处的迷茫。

有时我觉得自己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前进。面对未知的未来,我的心情时而充满了期待与希望,时而又被无尽的担忧所笼罩。正如歌曲中所言:“是非不分,忧愁伴我笑。”

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也是心情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上的压力让我时刻感到紧张与焦虑,而家庭的责任让我感到压力倍增。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我都希望能够做到最好,但有时候我却感到力不从心。

无论是处于高涨的时刻还是低落的情绪,我都努力保持着内心的坚定与积极。我相信,每一个起伏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它们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与成熟。

感谢陪伴

在这些心情的起伏中,我深深感激身边的亲人、朋友和伴侣的陪伴。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与理解,我才能够勇敢面对内心的波动。

家人的陪伴是我最大的心灵支持。他们时刻关心着我,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他们总是愿意倾听我的心事、给予我鼓励与支持。有时候,他们在我最脆弱的时刻给予我力量,让我坚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够战胜它们。

朋友的陪伴也是我心情起伏中的一把救赎。每次和朋友相聚,无论是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还是愉快的聚会,都能够让我暂时忘却心中的烦恼,放松自己。朋友们的陪伴让我感到温暖与快乐,更加相信友谊的力量。

而我的伴侣是我心情起伏中最重要的寄托。他不仅分享着我的喜怒哀乐,更是始终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他的陪伴让我感到安心与踏实,他的存在让我知道,在这个波澜起伏的世界中,总有一个港湾可以依靠。

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伴侣,他们的陪伴给予了我无限的温暖与力量。即使我陷入了情绪的起伏,我也知道,我并不孤单,因为有他们与我同行。

心情的反思

回顾自己这段时间的心情起伏,我思考着它们给我带来的启示与反思。

首先,我明白了心情的起伏是正常的,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永远保持平静与稳定的心情,每个人都会经历起伏,经历波动。尽管起伏会给我带来一些不适与困扰,但它们也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其次,我学会了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整理与调节。当我感到低落与沮丧的时候,我会用写作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能够让自己开心与放松的事物,比如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来调节自己的心情。

再次,我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性。每当我陷入情绪起伏的时刻,我都会停下来思考自己身边那些支持与陪伴我的人。他们是我生活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前进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感恩的心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绪起伏,我都应该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总结起来,心情的起伏是生活中的一个常态,没有谁能够逃避它。我们应该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用勇敢的心去面对它。而在起伏的过程中,感恩与陪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支撑我们走过一切困难的力量。

愿我们的心情能够时刻保持平和与坚定,感恩与陪伴永远伴随。

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父母应该怎样陪伴孩子?

错误的陪伴,会加速孩子的叛逆。专家:三个方法,让孩子崇拜你

现在的各种育儿教育一直在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陪伴。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选择了“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模式。但你真的知道怎么才是正确的陪伴吗?错误的陪伴,会加速孩子的叛逆,把你气个半死。

乐乐妈妈在乐乐上幼儿园的年龄,害怕孩子感受到孤独,便把自己的销售工作辞了,专注的做一个全职妈妈。有一次妈妈去参加她的家长会,在和老师单独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对乐乐妈妈说:“乐乐有点胆小,上课发言也不主动,不容易融入集体中。”老师略带审视地看着乐乐妈妈说:“是不是这段时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当老师说到这里的时候,原来一直附和老师的乐乐妈妈,就没有办法认同了。因为害怕乐乐感到孤独,她已经把工作辞了,专心陪伴,难道说自己的付出白费了?

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育儿误区,认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陪伴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最重要的的,要懂得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参与到他的成长中去,才是有效陪伴。

为了找到原因,老师让乐乐妈妈回忆一下,乐乐在家的时光,怎么和妈妈一起度过的。许多个夜晚,乐乐在自己的身边翻滚,或是看电视,或是玩游戏,妈妈则永远将手机握在手里,刷抖音、刷朋友圈、看直播。也会提示孩子,“你该做看看书了”、“你不准玩游戏了”、“你别看动画片了”。用老师刚刚说的标准,真的不算是有效陪伴。

这样的“伪陪伴”,在生活中很常见。许多父母认为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长,一天到晚就是在家里照顾家庭和孩子,但是这样的陪伴真的是有效陪伴吗?有效陪伴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多需要的是沟通,这种沟通不是孩子写作业你的指责,不是孩子顽皮时你跟在他后面不断唠叨,不是孩子无聊时候你给他个手机(虽然当时他也挺开心),而是你要花心思和孩子相处,和孩子多进行一些“走心”的对话。那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陪伴呢?有什么方法,能快速和孩子建立正确的陪伴,让孩子愿意打开心扉,和你做朋友?

正确的陪伴,让你和孩子做朋友,和你无话不说的三个方法:分别是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聊聊二次元(动画片)和共同阅读一本书。

第一个方法,玩游戏,什么游戏?不是手机游戏吧!我说的就是手游或是电脑游戏。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既然我们生活的时代,游戏已经是我们不能阻止孩子接触的事情,还不如利用好它,为我所用。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组队,一起完成任务,让孩子重新建立起对你的崇拜。也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智力成长水平,为孩子过滤不良信息。与其把孩子交个一个陌生的游戏环境,不如自己和孩子一起面对游戏诱惑,一起战胜它。在游戏中和孩子形成”战友“关系,真正的陪伴就不远了。毕竟愿意和战友交心的人多,和父母交心的人少。

第二个方法,聊聊二次元,就是和孩子聊他关心的动画人物。也可能是奥特曼,这取决于现在你孩子的”朋友圈“关注的是什么。这个方法不用多说,真正关心自己孩子的你,稍微用点心就能发现孩子的“朋友圈”关心的是什么。

第三个方法,共同阅读一本书,这个方法对什么年龄的孩子都适用。共同看绘本,还是别的,取决于孩子的兴趣。在《见识》中,有这样一个方法能让你提升和孩子的有效陪伴。

事情发生在一天下午,作者在图书馆遇到一位老奶奶,她借了一本《哈利·波特》,作者问她:“您也喜欢看这种书?还是给您的孙子或孙女借的?”她告诉作者,是她自己想读一读。原来,她发现自己,已经和过去疼爱有加的孙子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每当她打电话询问孙子的生活情况,对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挺好的。

有一天,她问孙子在看什么书,孙子说自己刚开始看《哈利·波特》。这位奶奶决定看看这本书,于是就借了第一册。看完之后,他们之间的谈话多少有了些话题,于是她决定再看第二册,以便今后能以此作为聊天的话题。

因为在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活动中,孩子能更多地从父母身上看到优点,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就是自己的榜样,而这份榜样的力量在生活中尤为明显。我们会发现,学校中那些各方面都很优秀或者均衡发展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大多都是幸福的。他们的父母也许赚的不多,但从来不会缺席孩子的成长阶段,他们会鼓励孩子接触新事物,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且经常和孩子交流心得。

最好的陪伴是心灵的陪伴,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有效陪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请在忙碌中抽出一点儿时间用心去陪伴孩子,和他交心、谈话,说学校的趣事,说他们的苦恼,和他们成为朋友。

三、陪伴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的,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能学会很多与人沟通的方法和面对困难的解决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积极的心态。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

四、亲子陪伴和家庭教育上的具体做法?

两个原则,三个方法

不一致原则:

不一致原则,我们的情绪会变化,每个孩子的个性也都不同,还有所处环境不一样,这些让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保持一致。面对孩子同样的行为,我们的接纳尺度会不一致,父母也没有必要“统一战线”。

问题归属原则:

问题归属原则,很重要,理清问题的归属,属于孩子的问题允许孩子自己做主解决并承担责任,父母尽量不要提供解决方案,为孩子承担问题责任。

三个方法之一积极地倾听:

积极地倾听就帮助孩子自己找到办法来解决问题的工具。要让积极地倾听发挥作用,应以真诚地接纳孩子为前提。在父母没有任何情绪问题、愿意接纳孩子时使用,在父母想要改变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或是没有心情和时间时不宜使用。也不要期待孩子的解决办法与我们一致。通过积极倾听,我们可以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中的一些限制,让我们不再屈服他们的需求和压力。

方法之二“我—信息”:

当孩子的行为使父母陷入问题区时,使用“我—信息”可以更有效更有建设性维护并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和权益。怎么发送“我—信息”呢?完整的“我—信息”三部分,即不接纳行为+感受+具体影响,比如“你不及时起床,我担心你上学会迟到”。“我—信息”注重表达我们真实的感受,以尊重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理解我们的情绪,可以避免亲子之间的冲突。

方法之三“共赢”:

问题往往不止有一种解决方案,“共赢”是解决亲子冲突的重要方法,“共赢”是没有人输,所有人都应该对解决方案满意。使用此法的一般步骤是,弄清双方的需求,用非责备性的“我—信息”,然后列出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工具可用家庭会议、预防性“我信息”等

五、幼儿教育:100篇随笔,陪伴孩子成长

引言

幼儿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家长们常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本文将为您带来100篇幼儿教育随笔,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不仅包括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还有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塑造。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些幼儿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成为家长们教育子女的助力。

  • 如何倡导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学习的基础,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综合。在这部分,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的经验和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幼儿园
  • 学前教育的启蒙方法
  • 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孩子。{教育心理学}涉及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情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这部分,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 情绪管理对孩子的影响
  •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结语

通过本文的阅读,希望您能够对幼儿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在实际教育中获得一定的帮助。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和孩子能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六、什么叫随笔?随笔怎么写?

随笔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相对随意的文学体裁,属散文类。写随笔,要经常写,重在发现,重在坚持。长期坚持写随笔,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可以为写更大体裁的作品积累素材。

七、随笔短句?

1、 时间不是让人忘了痛,而是让人习惯了痛。

  2、 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3、 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4、 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容纳不下别人。

  5、 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

  6、 痛过之后就不会觉得痛了,有的只会是一颗冷漠的心。

  7、 别总把悲伤挂在嘴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8、 纵使时光荏苒,海角天涯你仍是我心口的伤疤。

  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磨平了自己的棱角。

  10、 一个能够让你停留下来的城市,那里一定有你的爱。

  11、 因为得不到、所以念念不忘。

  12、 我很自私,我只允许你爱我一个人。

  13、 如果你不能、请不要给了我希望再让我失望、因为那样更痛。

  14、 亲爱的,好想你!我要证明异地恋也可以长久的。

八、什么是随笔?怎样写随笔?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

借事说理: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

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怎样写随笔?

一是要率真,纯真。既然是随意而写,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认识见解,虽不一定完整深刻,却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反之,为了讨好老师、家长或编辑,事情还写不清楚就动脑筋虚构、造作,以至于抄袭、拼凑,把成人的“瞒”和“骗”那一套先学过来,那才是可悲又可怕的。我们要从随笔的“真”开始,来抵制和扭转作文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二是要引人向善。随笔要写得真实,是否意味着什么都能写,写什么都是“如实反映”呢?也不是。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要写,要反映,我们的目光应对着什么?我们的兴趣应当在哪里?我们当然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好的事物。就是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情,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是是非非、祛恶扬善,该是我们必须养成的习惯。

三要给人以美。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毕竟也属于文学作品,不应当与美绝缘。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写随笔,若是能从一般的人们不以为意的生活中发现、挖掘出令人愉悦的美感,并以优美的文笔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锻炼。

例文:

我只能开始短暂的回忆那个令我身心发毛的、又模糊的大针管的影子,针在脑海中渐隐渐亮,我的恐惧开始布满了我全身的皮肉组织。那是我五六岁时,因大多数人的易发的通病发烧感冒而被送往他家,他只给了我一条路,那就是打屁股针。他让我静静的趴在长凳上不要做任何举动,否则针容易打错位,错位又得重新再打,我由于心里的害怕而死死的抱住长凳,我感觉到全身开始疼痛,心里的恐惧战胜了声音的恐惧,我偏偏越是想拼命的哭喊,可那不争气的喉咙连丝毫的声音也发不出来,眼泪像波涛水流一样大把大把的向低处奔去。

九、请问什么是随笔,随笔怎么写?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文体格式,和日記的格式一樣. 随笔侧重于作者个性化的看法和感受,要求有新意,要末就有深刻的一面,随笔不是杂感,不是随想,不是生活感受的描摹,随笔的写作要求比较高,一般年轻人不容易把随笔写好,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写作经验的积累,是作者综合写作素质的整体表现。可以这么说,随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十、教育随笔?

怎样写教育随笔一,什么是教育随笔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夹叙夹议: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如果你要问我: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我也不知怎样回答.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的,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之余,及时把心得记录下来,不仅对自己日后工作有促进作用;如果发表,对广大同仁也具有借鉴意义.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言:"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回顾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的心得和方法,不仅积淀了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丰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其功赫赫.回首整个从教生涯,或许因疏于及时记载心得体会,届时找到一条清晰的轨迹不免显得有些困难,然昨日难以再现,徒留一缕憾意.诚然,如今的教师负担很重.有来自业务上的,更多的或许还是来自心理方面无形的压力.面对高职低聘,转岗,待岗等现实问题,使得教师们对分数不得不计较.一贯被称之为"良心活儿"的隐性工作,教师自己对"良心"两字欲说还休.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数是硬道理"的论调就不难理解.也因此会有不少教师奉行"一心只教手中书,莫管教改与科研."这种现状,结果使得教师自己只拥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也是无益的.适时撰写论文是解决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其操作性强,收效也显著.教师的论文,大致可分为纯理论的学术研究文章和涉及具体问题的教学小论文.考虑到实际情况,笔者更赞同广大中小学教师侧重写一些教学小论文.通过及时整理教学思路,记录教学心得,只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就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缜密的思考,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后形成文字.这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质疑,析疑的过程.写作过程使得教师对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趋条理化,更符合科学性,能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勤于笔耕教学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尤其是此类小论文被报刊录用或获奖时,更能促成该教师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现代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有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会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小论文为载体的教研是铺就学术研究大道的"基石".作为教师,不进行教研,而直接从事抽象的理论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教研就没有科研.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踩着一个个的脚印,随时记录着这一轨迹,向教育更深处漫溯,教而时研之,不亦乐乎三,教育随笔写什么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如读书笔记,如教育案例,如教学反思,如学生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由于我们身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教育随笔,因其篇幅的短小,也无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面,因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那么,教育随笔写些什么呢(一)记教学得失.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比如说,有位老师在教学"吃"字时,考虑到学生先学"气"字,后学"吃"字,容易把"吃"写成"气",因而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吃"的右半部分千万不能写成"气"字.谁料,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是有很多学生错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会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错了,怎么帮助学生正确记住这个字呢她想了一个办法.一次讲评时,她对同学们讲,"今天中午,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大饿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纷纷说"不可能!""谁会把筷子吃下去呢"见大家都在参与议论这事,她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就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让他写一句话"我吃了一碗饭".不出所料,学生把"吃"写成了"气",有同学马上站起来更正,"错了!错了!吃的中间没有一横!"她笑笑,指着这位同学写的"气"说:"你们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给卡在喉咙里了."同学们都会意地笑了起来."你们能帮他把筷子夹出来吗"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打那以后,学生再也没有出错,看来"筷子卡在喉咙里"给大家的印象还是相当深的.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好题材又诞生了.(二)录教学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师在讲评作文时,本来先想表扬部分写得好的,再批评那些写得差的,看到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时,他临时改变主意,选择学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扬,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生们都认真地对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许多传神的字词,优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构思,已悄然出现在不同的本子上.还有家长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回来之后,高兴得不得了.没用家里人催着做作业,自己认真地将作文改了又改,再认真地誉写好.而这个孩子原本就是老师准备批评的对象之—.表扬的力量可见一斑.(三)写教育偶得.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位老师看到他校一位老师在评判学生分数时,把作业的最低线定为甲下.好一点的就毫不犹豫地给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写得整洁美观的,再加上一个苹果;写得特别用心或者解题有新意的,加上两个苹果.当然,所谓的"苹果",只不过是一个刻成苹果状的小印戳而已.但这种看似"画饼充饥"式的评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学生带回去的作业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绩,这样一来,孩子欢天喜地,家长也开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脸上都堆满了开朗的笑容,孩子们常挤在一起翻开作业本在比谁得的苹果多,并为了能得更多的苹果而在暗地里较劲.反观自己身边的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很多,而对学生的评价却很低,使得家长误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很差而常常训斥孩子,而学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鲜红的"╳",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差,对学习日渐失去了信心,变得畏畏缩缩的,自然少了那份应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们的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要少一些"正经",多一点欢颜;少一点"刻薄",多一些变通与关爱,这样才会取得如同这给"苹果"一样的效果.(四)记学习所悟.平时,我们在阅读书报时,常有所感,有所悟.记得有位老师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想到了老师的"金饭碗"光芒不再,感到随着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生源的日渐减少,"末位下岗"已是不争的事实.惟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方能使"奶酪"永远属于自己,由此写了篇文章《谁动了老师的奶酪》,发表在《教师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还有位老师看了《美国教师教"蚯蚓"》后在自己的自然教学中也作了类似的尝试,写了篇题为《"动"起来教(捉蚂蚁)》的文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课前她安排学生捉蚂蚁,并让学生把蚂蚁装在能透气的小瓶子里,这样学生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课上她安排学生画蚂蚁,驱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观察小蚂蚁,然后让学生说蚂蚁的身体构造,这样一来,课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具体了,生动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高涨.教学效果自然是那种灌输式教学所难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创设融洽和谐的师生活动情境,可以使学生毫无拘束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要远比那种为维护师道尊严而人为地拉开师生间距离的做法高明得多.因为师生关系的不民主,最终导致的是师生关系的对立;学生会因"厌恶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恶其师"而"厌其教""轻其理".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在听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