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回车巷人才网

目前中国最好的电竞教育有哪些?

65 2024-10-07 02:00

一、目前中国最好的电竞教育有哪些?

除去高校的电竞专业外,业内人士站队的代表是钛度电竞教育。他依托自身的电竞资源,与高校合作提供专业的技能教育服务和实训基地设备服务,同时利用自身优势与俱乐部进行合作,为俱乐部及其他游戏相关公司输送人才。钛度电竞教育完整而又系统,既提供整体建设方案又能优化模块改革,是电竞教育产业的重要推动力。另外,近年来,比较火热的培训机构还有南京恒一、珑讯等等。

二、教育调查报告教师评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校通过学生座谈,学生问卷召开期中、期末学生座谈会,网上学生测评等方式进行学生调查,学生对老师在工作、纪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作业批改、辅导与测验等方面的评价。分析得到以下评价报告:

该师在工作纪律方面反映较好,教师能为人师表、态度认真,积极探索并实践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师能认真批改作业,并利用业余时间按排辅导。是位合格优秀的教师。

三、教育调查报告谁写?

教育局根据教育调查员的调研报告来写!

四、中国目前全民受教育程度达到多少了?

据《中国教育报》3月19日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从1990年的6.4年增加到目前的9年以上

五、目前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数学教育家?

教育家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杰出人士。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有不同,前者重实践精神,后者重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阳明;近代中国则有陈垣、陶行知、晏阳初、黄质夫、夏丏尊、林伯襄、蔡元培、马君武、许寿裳、严范孙、胡雨人、胡敦覆、梁漱溟、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唐国安、徐特立、屈伯川、汤有祥、柳贻征、杜亚泉、武训、黄乃裳、包煜文、容闳、江学珠、史英、陈清枝、杨茂秀和李雅卿;当代顾明远、周舜英、杨立梅、俞慧耕、朱小蔓的教育哲学是中国新时代文化的一部分。  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体良。  近代的著名教育家有蒙特梭利、Rudolf Steiner、杜威、尼尔、Rudolf Steiner、铃木镇一等。   从理论上对教育家进行界定教育家有多种类型:有广义的教育家、狭义的教育家,有社会教育家、家庭教育家和学校教育家,有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教育行政家、教育活动家、教育事业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实践家,还有“杂家”中的教育家等。中国历史上出现教育家最多的时代是春秋战国、盛极而衰的宋代和天崩地裂的现代三个时期,都是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这样的时期,社会呼唤思想家和教育家,宽松的环境催生着各种思想流派,文化的积淀酝酿出大师辈出。   教育家的文化价值是开启人类心智,提升时代的思想境界。

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的教师评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校通过学生座谈,学生问卷召开期中、期末学生座谈会,网上学生测评等方式进行学生调查,学生对老师在工作、纪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作业批改、辅导与测验等方面的评价。分析得到以下评价报告:

该师在工作纪律方面反映较好,教师能为人师表、态度认真,积极探索并实践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师能认真批改作业,并利用业余时间按排辅导。是位合格优秀的教师。

七、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

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自己先谈谈体会吧。欢迎大家讨论。

中国英语教育这么多年,已经让学生们麻木不仁而又乐此不疲,当然这些年初始学英语的年纪越来越低龄化。(毫不夸张地说,我本人在十二岁上初中之前基本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英语这样一种语言,最开始认为英语字母一共有28个或34个。上了初一,才知道abcd有另一种读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际化的趋势,作为世界第一大通用语言,从小(三岁开始)学英语成为一种刚需和趋势是必不可挡的。由此,英语教育的细分板块比汽车市场还要精细。按年龄:三到六岁,六到十二岁,十二岁到十五岁、成年人、老年人......按目的:提兴趣、教口语、做游戏、K12、考研考托福考雅思考剑桥、评职称、出国旅行学习定居......按人数: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多对一......按教学场所:公立私立幼儿园及各小中大学,全国著名连锁大型课外培训机构、各当地中型教育辅导中心、小型单元楼昏暗的托管中心及各学校老师的周末温馨家里......近十年的各类英语教育已经让学习者本人和各位家长笼罩在打造英才的阴(英)影下,大量的时间、金钱投入在了英语教育上,也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往来,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而这种繁荣,建立在非母语者一定要学好某些国家的人从小就会使用的语言基础上。细细想来,每年这若干个亿除了拉动内需,和实体经济比起来还是有点不划算。

作为母语使用者,一种语言要使用终身,就像我们随时在用的中文,是本语言使用者进行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和工具。英语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但是有多少人想过你在某一时期花了巨大精力和财力学来的英语,它的持续使用时间会有多长?保持相应水平的周期会有多久?幼儿英语琳琅满目的产品往往收取天价,但能否与小学和以后中学阶段的校内英语课程衔接?若不能,少儿英语的兴趣能持续多久?中国的教学教育体制你们都懂的,一个小朋友的起始阶段基础再好,在上小学以后能不能延续和保持?取决于他们所上小学的英语课程安排,如果严重脱节或所在学校不够重视,想要保持以前的状态,家长们需要继续用高昂的价格承担校外的培训。同样的道理,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大学再到工作......各种考级考试,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把英语在中国的应试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听说能力和交流运用的能力低下问题,是数十年来中国英语教育一直未能根本解决的问题。从几岁到几十岁,所有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金钱和心血,大都是在冷冰冰的试卷上的工具。而语言本身作为交流对话、传递思想、促进文化互通等等基本功能,在学习者拿到所谓的一张证书或文凭后,变得烟消云散。甚至可以说还未开始,就已结束。我们真正反思过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吗?

而这一切,都要从施教者说起。我国的英语应试化概念已经根深蒂固,大量英语老师的潜意识中,学英语是为了拿高分,拿高分是为了拿文凭和证书,拿文凭和证书是为了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一切以数字为判断标准的目标决定了老师们的教授方法。而我们的英语老师们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和思想亦是如此,怎么可能就轻易地以实用工具的角度去把英语知识传递给学生?以中学阶段为例,老师和同学们最擅长的就是单选题技巧、词性辨别、句型结构判断、阅读找答案技巧、语法功能分析、作文一定要按条条框框论点鲜明无语法错误等等等等的学习方法。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语言,在众多的教育体系内变成了和数理化一样严谨的死板无生气的公式和规则。很多学校从上至下的机械化式教学甚至不允许老师有任何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传递,全年级几十个班,一模一样的教学用语、教学流程、判断标准。老师的机械化操作,学生的机械化记忆和应试。毫无感情毫无思想,流水线上的教与学,练与考。试问这样的教学,怎么来培养同学们的辨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脱离了真实的文化和语境环境,怎么去传递语言本身充满无限魅力和变化万千的精神内涵?学生们在年复一年这样的高度机械化训练下,一定会冲上211、985,一定会金榜题名走上父母和老师认为的人生巅峰。但真正走入社会,面对多元的国际社会和全球文化,怎么去应变实际的语言交流?在和不同国家朋友进行商务谈判、闲聊人生的时候,会有一套一成不变的试卷放在他们的面前再次让他们分析语法、判断词性然后毫无感情地向对方说到:“经过我仔细推敲和冷静分析,这道题选C吗?”

当然也不能说我们的老师完全没有情感目标地在教学,作为中国的英语老师,我们很习惯于处处弘扬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我们时时刻刻要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强加到英语学习当中,好像英语不是给我们带来全球视野的工具,却是捍卫我们华夏民族优良传统的武器。

两个例子分享一下,在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一篇讲到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阿炳的经历。阿炳人生悲惨,少年丧父,家里很穷,后来雪上加霜,患病后双目失明,靠着父亲传授给他的二胡演奏技艺卖艺为生,留下了《二泉映月》的经典篇章,后来成为了伟大的音乐家。我们的老师在情感升华的时候一定会上升到阿炳为了音乐事业,顽强和残疾作斗争,体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向阿炳前辈学习,把不怕困难的精神用在学习和考试上,为了实现伟大的考上名校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听起来多么的振奋人心,同学们彷佛要和阿炳先生一起,戳瞎双眼来挑灯夜战,刷题到天明。但这件事情为什么不能理解为:阿炳为了生存,他只能利用他唯一的技能:拉二胡来谋生,只是为了吃饱肚子,不要像父亲那样死去。长期的演奏和练习让他的演奏技巧越来越炉火纯青,良性循环,最终让他走向了顶级二胡演奏家的行列,而《二泉映月》正是他悲惨人生写照和反映。他不是靠对音乐的执着走向了艺术的巅峰,他仅仅是为了挣钱来演奏。他并不想成为著名的音乐家,只是他长年演奏的经历和不断练习让他客观地、自然地走向了艺术巅峰。这才是一个人性自然的选择和发展道路。我们非要把顺序颠倒,把他描述成一个先有高尚精神才达到成功的楷模,而忽略吃饱肚子才是一切的基础这样一个最起码的道理。如果饿死街头,哪里来的高尚情操去实现艺术梦想?更何况是在阿炳本人生活的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出现在语文、政治或历史课上,倒还无可厚非。但本来承担多元语言文化的英语课上,老师们都这样去引导学生。我们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到底何在?只是为了交给学生们冷冰冰的单词和语言吗?

第二个例子就和考试相关。一所著名的美国大学为了招纳全球精英学生,在进行完笔试等重要标准选拔程序之后,进入了最后一轮面试环节:就是与报考的同学们聊天,当然所有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都没有任何问题。面试官的问题非常的简单,甚至有些无聊:“请你谈论一下最近几年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同学们轮番上阵,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传递思想。但那一轮面试只有一个名额能够被直接录取。听完问题后,中国的同学们一如既往地开始谈论自己的高光时刻:和爸爸妈妈参加了地震救援、去大街上给危重病人献血、去某某重大活动充当了志愿者,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洗脚做饭,带去温暖......作为十六七岁的少年,所谈的经历无一不是家国情怀、大仁大爱。为祖国和社会带去了重大的价值,所以让自己印象深刻。面试官听完这些动人的故事,无不为中华儿女的大国担当意识而折服。但最后选择了一个来自土耳其的很不起眼的男孩作为优先录取。他的故事是这样的:他在中学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但自己性格非常内向,不敢表达。后来他偶然得知这个女孩是他一个关系很好的室友的表妹,欣喜若狂。在一次室友组织的聚会上他意外地见到了这个女生。闲谈间得知女生和他喜欢同一个作家,然后他以借书为名就留下了女生的联系方式,最后两个人渐渐地熟悉了起来,成为了情侣。虽然最后因为中学毕业距离拉长了而分手,但这段青春时光里最美好的回忆让他难以忘怀。得知录取结果以合,来自中国的高材生们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早恋不是最最禁止的话题吗?怎么还优先录取了呢?这所知名高等学府的面试官给出了以下评语: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情感的压抑只会让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留下阴影。中国学生们的社会贡献虽然积极,但过于标榜违背了在这个年纪的自然发展规律。相比起来,土耳其男孩的经历更加真实自然,婉婉道来的过程中让面试官回想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非常能够打动他们。这是人性的体现,这是一个人真实情感的倾诉。无论上了大学走向社会,我们都是人,都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做事,我们要赢得人心就要学会真实地表达自我。所以他们认为土耳其男孩更符合长远的人性发展规律,中国的同学们你们留在这里不会快乐,你们还是继续回去做志愿者吧,你们的祖国更需要你们!

第二个例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应试环节。中国的学子们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一只脚已经踏进的世界著名学府的大门,但没有人能想到结局竟是这样。我们能说他们不刻苦吗?他们考试分数不高吗?他们的英语水平不够吗?他们以为自己从小到大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是全世界不变的,他们庞大的英语词汇量却不能应付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我以为......”

其实还有一个例子非常著名,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两个开车坠入山崖、命悬一线的中国人,在面对可以救援自己的警察问到“How are you?”的时候回答了“I am fine.Thank you.and you?”以后最终丧命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传统的英语教育带来的问题,在国际舞台上,更重要的是别人以为的你的思想,而不是你自己以为的能力。

2019.11.19


两年前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放到今天来看,在这个平台上确实不愠不火。可能中国英语教育问题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来说,确实没有太多人在意或关注。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既庞大又憋屈的问题,英语能力强的人是不屑回答这个问题的,而对英语和英语教育没有概念的人,这样的问题好像就是一个手机里令人讨厌的弹出广告一样,和每天你在地铁里遇到的陌生人一样,仅仅与你擦肩而过。而且这个问题一看就太严肃和带着一定的学术意味,远远没有“你怎么看待XXX找小姐被举报的事件?”这样的问题吸引眼球。

甚至于我自己都忘了在知乎还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但是虽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可我们中国人口这么大一个基数,学习英语或者说对英语教育有自己深刻体会的人也还是大量存在的。所以我仔细地阅读了每一位回答者的见解,得出了一个共性的结论,那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在吐槽,带着怨气地“批判”着中国的英语教育。大多数朋友是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来谈的,有了活生生的例子和真实的体验,那就有趣了很多,也相当有说服力。当然这种有趣更多的含着一份无奈。感谢每一位回答问题的朋友!今天闲来无事,读完所有回答和评论,自己又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和挖掘了一下,补充一些自己的观点,看看能不能继续产生一些共鸣,尤其是在一线的英语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个在学校体系浸泡多年,取得辉煌业绩然后毅然决然离开,变成了一个快乐的“教育个体户”,我目前的身份是一个独立英语老师。经过两年继续在讲台上反复实践和不断思考,实操过了更多类型的教材,融入到了更多类型和水平的学生群体,接触到了不同种类从事英语教育的人士,可能更加透彻地看到了这个行业目前的现状,之所以强调目前,是因为和两年前提问时一样,我们只能对过去直到现在(在英语时态中算是现在完成时)的情况进行分析,至于未来我们的英语教育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只能再继续等待时光的缓缓流逝,到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才有评判的资格。可是,两年前我所谈论的“目前”和经过这两年以后到现在的“目前”,至少在我看来,是没有好转的。我们的英语教育依然在一个平缓的轨道上,好似一列既不是磁悬浮也不是蒸汽机的列车,不急不慢,优哉游哉地前行。至于终点,是驶向盆地中的沼泽,让眼界越来越收缩,还是开往高地,能到看到一片广阔的天空和大山后面的新鲜景色,至少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

最近两年,我的学生里,有小学四年级就已经拥有六七年的英语学龄,四会单词量超过三千,口语流利,表达清晰,语法严谨的所谓英语尖子。

有苦苦在题海中遨游,面对中考B卷题型慵懒地猜着答案的佛系初三毕业生。

有刚刚进入初一,带着一两千词汇量和YLE考试-flyers级别满盾成绩,一提到英语就满脸洋溢着自信笑容,内心念叨着“老子不想和你们这群字母大小写都还分不清的傻X一起上课“的新晋中学生。

有听力口语好得已经足以能够和老外对话,但考试一做阅读题,就二十个指头同时抓紧,机选答案可以猜出选E或F的“说写分裂者”。

也有到了初三阶段所有英语考试都没下过140分,并且中考能够考到148分,其它学科也都很优秀,顺利考进重点高中重点班的“超级学霸”,但面对别人说的一句“Thank you!”,本能第一反应回答的是“No thank you”。

有为了出国,从高二在学校里英语只能考80分(满分150),到两个月之内硬生生把雅思考到7.5分的翻身咸鱼。

有在学校上英语课时,公开站起来和自己的英语老师全英文理论,然后演变成吵架,最后其英语老师因为词汇量短缺,听不懂此学生的表达而落荒而逃的“班级英雄”。

有对英语充满了无限憧憬,立志要看美剧不看字幕的“崇洋媚外”者。

有被父母押送来学习英语,产生“我在学校受的苦还不够多吗?!你让我学这玩意儿我就不是你儿子!”“那你是我孙子!”这样的对话的可怜孩子。

当然也有上过课以后方知英语还能这样学,每次上课都要感叹:“老师!真是相见恨晚啊!”的顿悟者。

还有已经小学六年级,PEP英语教材上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笔记。我问学校老师都怎么教的啊?答曰:“她/他就是自己把课文读了一遍,在黑板上写了一些我们认不出来的笔记就下课了。我们也懒得记,关键是上课睡着后口水把英语书打湿了也写不上字儿啊!”这样的重点公立小学的孩子。

………….

因为辗转各个合作的培训机构(“双减”之前),跑遍了这个城市的每个方向,见识到了凑数的学校、一般学校、重点学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外国语学校、贵族学校、学区房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希望学校的不同家境、不同基础、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我很难一次性把学生类型都总结齐整。对于我本人来讲,四处奔波固然辛苦,但和这些不同的学生以及家长接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看到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不同层面,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对未来的清晰或迷糊的规划……让我在教英语的同时更多地见识了每个孩子表面背后的深层背景,也看到了不同家庭的精彩纷呈,从而挖掘出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存在的更深远的问题。这是在某一个学校或单一的培训机构里单纯教学远远不能获得的,大大地超越了学科教学本身。

今天的补充好像和英语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那就让我们细水长流,一次一部分地诉说。最近我空闲的时候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慢慢道来。后面的观点会继续尖刻起来,请某些所谓的“权威专家”阅读时提前服用速效救心丸。

下次继续聊。

2021.12.13


过完春节,吃得全身饱胀,眼球突出。昨日打开知乎,突然发现本回答赞同的数量增加了几个,那说明此问题还有人在关注。不懂此网站的算法是怎么样的,曝光量啊啥的是以什么为依据在变化,多半跟什么充值啊,会员啊有关,就是跟钱有关。反正比我那个喜马拉雅账号粉丝的增加速度还要慢。算了不计较了,一个诅咒黑暗这么多年手上也没火种点燃蜡烛点根烟都困难的人,是不会在意这些虚荣的,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孤独的问题。可能是部分朋友看到这个傻老师前面写了这么多字数自问自答,没人理睬,出于可怜的心态点了几个赞吧,还有几位可能是手滑。anyway,谢谢啦!

再仔细看,对此问题的回答也多了一些。仔细拜读了,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尤其有一位朋友还引入了一个链接大段阐述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很是动人,也很真实。不过我要纠正这位朋友对我此回答的回复的一个字眼。他写到:“有好老师,也有坏老师。”这个措辞表达一看就是一位年轻的学子,还保持了相当的纯洁度,才把好坏分得这么清楚。经过社会洗礼(洗刷)的“成熟人士”是不会把好坏二字随时挂在嘴上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的黑白,没有绝对的好坏。最关键的是,我们都分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坏。所以我更加珍惜这条回答,希望还在学习英语的朋友都能够遇到“好老师”!但是我还是想告诉这位朋友,你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好老师”也有“坏老师”,其实不是人的好坏,所有的老师都想教好自己的学生,他们都是好老师,只是笨老师和聪明老师的区别。所谓的坏,是某些标准和方法的坏。语言本身和人,都是一心向善的。原谅我咬文嚼字这么久,因为我还想继续凑字数,赢得更多的尖尖向上的三角形。

英语老师,就是教英语的老师。在这个世界上,教英语的老师很多,教会人英语的老师就不知道了。英语知识和其它知识一样,它们本身是无辜的,客观的。作为教授知识的人,并不是它们的生产者,而是它们的搬运工。搬运技术的高明或拙略,就直接决定了被施教对象学习的学习成果。低水平的教师既误人子弟又误人子孙,所以今天还是想继续吐槽,聊聊从业者的话题。

我在所谓的体系内(全日制学校)教过十几年,也在被“双减”前后的培训机构也混迹过。非常清楚,这两种体系里的老师完全处于不同的两个世界。身份虽然都是某某英语老师,但不管是从行政设置,教研方式,工作时间,工作节奏还有自我提升途径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因为“双减”已经剪掉了大多数培训机构老师的热情和饭碗,尤其是K12。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英语教学主阵地恐怕又要回归到各中小学里,所以我还是从这里的“食物链”说起吧。

学校里的老师中,从分学科的角度来讲,最小的组织机构一般被称作为备课组,小学里跨度大一些,中学里基本以年级为单位。例如,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就是一个组,简称“初一语文组”,初二年级的英语老师就是“初二英语组”,以此类推。每个组内都有一个领头的,叫做备课组长,负责安排组织本组内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备课任务分配啊,阅卷任务分配啊,组织集体教研啊,向校长建议谁去外派学习啊(很多时候是建议自己去),指派公开课老师啊(基本上不指派自己),传达学科重大改革思想啊,迎接区上市上的专家检查啊,教大家如何拍上级领导马屁啊,如何把集体的功劳据为己有啊......越说越离谱了。(其实是靠谱)

一般来说,有多少个年级,就有多少个备课组。备课组长的上面,还有一个官阶,叫做教研组长,那是管所有备课组长的,在学科层面,除了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就是最大的官了。如果是高完中,教研组长就是初中一个,高中一个。一般来说,老死不相往来,某些时候会相互撕。例如,初中老师自认为输送了好生源直升到高中,但高考成绩不咋的,就会责怪高中老师浪费了这么好基础的学生,好好的苗子送到上面就被毁了。高中老师哪里会受如此大辱?也会火力全开地反击:“看看你们三年前都教的是些什么样的学生?基础如此之差,我们高中老师耗尽了毕生功力都没办法把他们的分数提起来。”

............

开个玩笑,形势没有那么严峻。大多数时候初高中老师的相处还是很和谐的,只要没有涉及到利益和声誉。其实我也不明白,一个教语言的老师,有啥声誉?你除了教一门在中高考里占据一定分数的语言科目,你还会干啥?(这个灵魂拷问也送给我自己)很多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自称“XX区题王”,什么一分钟之内做完单选保证全对,什么瞟一眼文章就马上做完阅读题,什么听力还没放录音就把答案选完了......就这些如此NB的教学妖精,错了,教学精英,某一天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接待一个老外。可能只是一个来自的美国或其他英语母语国家的下水道修理工,题王老师会面如土色,突然说道:“我高血压犯了,先回去睡了!”然后落荒而逃。因为题王知道,自己只会做题讲题,要用英语和不会说中文的人交流,他既听不明白,也说不出来。但如果要让他们和外国友人PK一下咱们国家自己出产的英语语法题,他们会奇迹般地康复,从学校的不知道哪个角落里飞速冲出来,说道:“来哇!开始做题!”

有点累了,而且越写越气,为了保住电脑不被我砸掉,今天就先聊到这,下次有时间咱们再往“食物链”的上一级走。祝各位明天情人节快乐,但是写卡片的时候不要写“Happy lovers' Day!”

2022.2.13


好了又来了。过完西方的情人节和我国的元宵节,发现很多商家和推文还是会用Valentine’s Day和Lantern Festival来显示自己的高级。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稍微讲清楚这两个节日的来历呢?这算不算语言学习的一部分呢?经济形势不好了,以前在情人节当天售价几十块一支的玫瑰花现如今也没有那么容易蒙到人了。真正有实力的人早就用更昂贵的花代替玫瑰送给了爱人、恋人、情人和内人,而大多数同胞在比起Valentine’s Day更熟悉的Lantern Festival里,还是习惯一边喝着甜甜的汤水,一边吮吸着汤圆里的芝麻馅,不时叫着:“哎呀,好烫!”

最近冬奥会,电视屏幕上显示着各种英语标识,冰球怎么说?冰壶如何表达,skeleton不是骷髅吗?怎么变成了钢架雪车?花滑为什么用figure skating而不用flower slip......真正的英文爱好者和好学之人会注意到各种标准的表达法并做好笔记。而真正的细节爱好者和好事之人只会高喊“MD棒子不要脸,杀了他们!”爱国人士们一边为谷XX拍手叫绝,一边向USA方面叫嚣:“她是中国人,是我们的!美帝休想抢走她!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是全国人民的榜样!”同时流着口水羡慕地说道:“哇,小谷的美式英语好地道耶!我要是能去美国生活就好了!”不知道这些同胞们有没有曾经称马老板为马爸爸,现在又骂别人恶心资本家不要脸。我反正为年轻的跨国奥运冠军默默地捏了一把汗,让我们做时间的朋友,只有它才会证明一切。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前段时间的“中国运动员谷XX勇夺金牌”这两天已被官媒变成了“中国队运动员谷XX”。一字之差,只是因为小编的联想记忆法手滑了吗?这都是语言学习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鲜活的好素材。

上一回我们聊了一下“等级森严”的组长制度,今天继续向高层进发。其实学校里的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都还算来自于群众,是接地气很懂现实的。因为组长只是他们附带的身份,一线教师才是他们的主要角色。所以和那些一丝不挂,又错了,一职不挂的普通老师一样,严格来讲都是基层老百姓。天天面对最多的还是学生、作业、试卷、检查等等繁杂的教学日常。只是偶尔会用自己手上的“小权力”使使性子,驱赶一下身体里的恶性荷尔蒙。其实很多学校的组长是没人愿意去当的,因为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上有校长,下有老师。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哪谁是人呢?谁又是人上人呢?金字塔也好,食物链也罢,数量越少的就越矜贵。在普通老师和组长上面,有一种职业叫做教研员!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呢?还是要从字面来嚼起。教研,教研,顾名思义,教学研究,或者研究教学。员,人员。那就是研究教学的人员呗!可此类人员可不会把自己当一般人员。他们都隶属于一个叫教学科学研究院或教学科学研究所的单位,上级主管行政单位是各级教育局。所以,教科院也分为来省、市、区不同的级别。那教科员就也是有档次的,而且分学科和学段。举个例子,XX市XX区教科所的初中无礼,哦不,初中物理教研员就主要负责本区内所有初中的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带领物理老师们所向披靡。语文、数学、英语等等以此类推。对了,体育也有教研员。记得几年前我陪同事去本市一个区教育局拜见某位体育教研员的时候,看到人家的座骑可是一辆最新款的林肯车。

根据官方文字介绍,教科院主要是针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借鉴西方的经验,产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影响教育政策、影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这样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就是院上院,最NB的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

2011年8月4日,经教育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科研特色:

1、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求真务实。

2、研究趋向上更体现出国家利益、国家标准。

3、立足于全局性、全国性的要求,针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借鉴西方的经验,产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影响教育政策、影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这样的成果。

4、在研究方式上更加强调联合创新、协同创新、联合攻坚。

5、研究方法上,更加强调数据、证据、实验、时政。成立有数据中心或者是数据平台,还有调研大队,专门收集各地改革的经验、基本的数据。

各省市区教科院(所)主要职能:

1、负责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及成果推广,承担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管理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受委托承担省政府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开展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承担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下达的政务调研任务,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2、承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研究;负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指导和考试命题的研究、指导与实施,组织编写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和开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

3、开展以课标、教材解读和教法指导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相关工作,并进行与之相关的管理、研究、咨询、信息服务与资源开发等工作。

4、开展基础教育监测评估理论、政策及指标体系的研发与应用工作。

看完这些令人昏昏欲睡又睡不好的解释,各位应该明白了这好像一个指导单位,又好似一个监督机构,还仿佛一个帮扶团体,帮扶对象就是各个学校的学科对象(教师和学生)。那来自各级别教科院的教研员们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对各学校的学科教师和教学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他们是不是我前文里提到的令各位教师闻风丧胆瑟瑟发抖的专家呢?……

我有点困了,有空再来吧。还没过零点,还可以祝各位元宵节快乐!

2022.2.15


今天看到又增加了几条回答,有的来自资历深厚的英语老师,也有感受深刻的英语学习者,既然点蜡烛的火种在一点点微弱地汇聚,那我就继续来表达戾气。虽然之前被删过几次回答,原因自然是“违反平台管理规定”。又不给你具体说是什么规定,而且还让你有异议去申诉。我放弃了,因为可能会看到“您的申诉违反平台管理规定”的字眼,这样玩下去有趣吗?这好比一位老师让犯错误的学生“自己回家反省。”学生只会委屈地说到:“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当时是何时?老师需要的是思考解题方法的时候你可以想多一点,其他的时候你听话就好。“听话”二字,是我国家长最常挂在嘴边的词。

戾气这个玩意儿,是不受人待见的。因为它不阳光,没有正能量。但是我觉得没有戾气,就没有生机,一团和气,难道是这个世界唯一的意义?

回到主题。教研员。先探讨一个理论,教师的本质是用自己的技能和方法教会受教者某种知识或能够达成某种目标。我好像听说过,某个知名游泳运动员的教练自己不会游泳,但他们可以训练出很厉害的选手。也有足球教练自己其实不怎么会踢球但战术方面很高超。还有自己做菜很菜的美食鉴赏家。但是其他领域呢?有没有不会开车的驾校教练?有没有自己不会做题的奥数教练?有没有自己不会动手的非遗手艺传承人?……

那有没有不会上课的教研员?有!太有了!很多教研员有着短暂的教学生涯,所以他们很多时候最喜欢挂在嘴上的“想当年,我……”而且一般教研员不会太年轻。也就是他们在一线上课的时候和担任教研员的时候中间已经间隔了很多年了。甚至有的教研员,几乎就没有怎么在一线直接面对过学生。但,他可以高高在上地指导老师。

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也许没有变,课本上的真理和公式没有变,但听课的学生已经变了呀!很多教研员当年面对的是70、80后的学生。可现在的老师们可是天天在和00后的孩子们打交道啊!某些教研员用自己当年古旧的理念和自认为可以富甲一方的教学方法孜孜不倦地指导着一线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已经是90后甚至00后,这中间的代沟是沟上加沟,沟沟都深不见底。先抛开一切专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说,光是这个时代赋予的变化和现在的学生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老”教研员们第一需要思考的课题。

可惜,在这个系统中,论资排辈是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权威两个字,一是代表了有权,一是代表了威严。意味着没有任何讨论的空间,因为人家说了算。所以当有教研员威风凛凛来某学校调研指导的时候,被听课的老师只会颤颤巍巍地完成表演,他们也想做自己,但是他真的不懂教研员们想要他们怎么做自己。

讲讲调研程序吧,有时候被称作为视导,也就是视察指导。如果某学校的大门LED屏幕打出“热烈欢迎XXX来校视导”,那权威性会更重。因为调研,是调查研究,老师们可能还会有一些挣扎的空间和讨论的余地,而视导,就是大张旗鼓地请你无条件地接受我的指导。教研员们到了一个学校,一般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热情接待,先会安排到一个会议室,用上十分钟与组上老师亲切交谈。组长会认真汇报本阶段老师们是如何坚决执行教研员的指导思想,求实进取,刻苦钻研,把所有精力和热情都放在教学研究和实际操作上。“所以集组内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结晶和共同努力,今天由XXX老师,(一般都是某涉世未深的年轻老师)为您献上一堂汇报课,请专家移步八年级二班教室听课,下课后我们再回到会议室评课,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和宝贵意见!”注意,“献课”,此时一般用的是献字,仿佛要把什么宝贵的礼品献给教研员,这个字足以表现出组长的媚态。上课的对象不是学生吗?无论旁听者是谁,非要用“献”这个字也应该是老师把课堂献给孩子们啊!这个场景犹如古代皇帝喝得醉醺醺后将要欣赏台下的歌姬表演。此时的教研员会抿抿嘴,很有分寸地流露一丝皮笑肉不笑的微笑,朝众爱卿,不,众老师微微点头,高贵地说到:“好吧,那我们进教室准备听课吧!”

献课的教室内,张灯结彩,整洁有序。黑板上泛着被擦过十多遍后留下的光芒。孩子们早已坐得笔挺,个个神采奕奕,等待着前来观课的教研员和众老师。教室后面靠墙的位置,摆放着一排塑料板凳。中间被擦得最干净最光滑的一张,一定是留给教研员的。等教研员缓缓落座以后,其他陪同人员和老师才纷纷坐下。屁股接触板凳面积越小的,是越年轻的老师。每个人手上拿着一本听课本。教研员也不例外,他在听课的时候必须要奋笔疾书,因为课后要发表精彩点评。

如果此教研员的级别比较高,市级以上的,那左边会坐着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右边一般是教研组长,他们会在听课过程中很合时宜地为教研员答疑解惑。然后组内众老师会依次分布在“三巨头”的两侧,这景象不像是在听课,而是在举办传统的中国家宴。

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响起,对献课老师来说无比忐忑和煎熬的四十分钟开始了。但如果这是一趟预谋已久,不,筹备已久,准备充分的汇报课。讲台上的献课教师早已将四十分到步骤精确到了每一秒,什么用语warming up,什么用语串联环节,什么时候邀请学生回答已经演练过数遍的问题,什么时候口语训练,什么时候语法讲解,什么时候升华主题并流下动情的眼泪(各位,这不是夸张,我见过很多次老师把自己讲哭,但学生傻笑的情景。)……这岂止一堂英语课,这明明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分会场!

台下,学生们精神饱满,血脉喷张,平时一片死寂的课堂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高举起来回答问题的右手,而那些没有被老师抽中的同学,眼神里散发出抱憾终身的气息。这里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平时很熟悉此班学生真实状况的老师们看得云里雾里。

教室后面,所有听课人员围绕在以教研员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一边目光炯炯饶有趣味地欣赏着献课老师的精彩表演,一边在听课本上记录下启迪灵魂、提升自我的学习心得。除了一句英语都听不懂但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之外,这个空间里的每一个人,都被献课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深深地折服。

教研员,松弛地翘着二郎腿。时而微笑满意时而深思顾虑,读不懂的深奥表情流露出一种专家独有的高级感。手上的签字笔在听课本的点评框里不停地飞舞着,大脑在飞速地运转着。因为随着献课时间的不停流逝,他的伟大时刻即将在课后点评环节如约而至。

下课铃终于响了起来,献课教师精准地掐好时间,指挥全体同学“stand up”,集体转身,朝着后面的听课军团深深鞠躬,再铿锵有力地来一句:“thank you,teachers!”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一句歌词:“ 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转面 。要走一刻请不必诸多眷恋。”来自谭咏麟的《讲不出再见》。此刻的献课老师,在讲台上偷偷地擦了一把汗,暗自嘟囔道:“谁TM讲不出再见,你们快TM给我滚蛋,下一个评课的环节才是真正的考验!”

今天激动了,啰嗦了这么多。欲知评课环节的精彩,我们下次再见!

2022.1.16


又来了,这玩意儿怎么好像整成写日记了?最近比较闲,兴趣也还在,那就多来点吧,可能过几天觉得厌倦 ,那就去享受激情褪去后的疲惫。就像最近那些绚丽夺目的冬奥冠军一样,咬完金牌摆完pose回到各自老家还是该干嘛就干嘛。

我再次拜读了各位的针对“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这个问题的众多回答,真的是很详尽很到位。大多数朋友都指出了问题所在。比如说:应试教育的机制啊,重语法不重交流啊,重读写不重听口啊,学了很多年不会表达啊,教授单词方法不得当啊,语料库的困乏与落后啊,阅读量太小啊,缺乏持续的语言环境啊,教材太boring,理念太教条方式太传统啊......等等。我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写了一万多字了都还没具体举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聊聊到底如何操作,怎么有效又“先进”地实施英语教学。有人会觉得你是个假英语老师吧?看到前面讽刺权威的辞藻那么丰富,你也就是教教语文还可以。呵呵,好吧。我如果要实际举例,可能就不是一两万字能写得完了。后面什么时候有了那个闲情逸致,也许会继续扒拉扒拉。如果你确实有兴趣来体验一下本人是怎么上课的?那就来上我的课吧。

很简单,因为对英语教学或学习有着明智见解的聪明人太多了,真要好奇具体的方法,去翻看其他回答就好,大家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我在自己的回答里现目前要着重谈的,主要是两个话题:

一、大家都在批判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方式,那么现状这么糟糕的根源在哪里?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究竟能不能让英语教育变得更好?

任何比较糟糕的事情都是一样,不要只是去吐槽目前遭受的结果,而是要去深究为什么这么差?还要继续差下去吗?

就英语教育环境这个点来说,我个人觉得能把上面的第一个问题分析清楚就不错了,至于以后会怎么样去改观,我个人是很悲观的。所以当看到有那么多清醒的回答者的时候,我是如此的激动,感觉点燃蜡烛的火焰好像又浓烈了一些。可是,这仅仅只是一根蜡烛而已,风稍稍一吹就又熄灭了,当火种好不容易再次汇聚的时候,发现蜡已经快没了。

所以,我们今天还是回到具体的教学实施环境,来看看让人回味无穷的一幕幕表演吧。上次聊到献课,今天来说评课。

当“听课军团”凯旋回到会议室,也就是评课的地点。新一轮Brian storm即将拉开大幕。此时先前陪同听课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会热情地与教研员握手告别,一般会带上一句话:“我那边还有个会,后面的评课就不参加了。再次感谢今天过来指导!”“好好!你忙你忙!”完了,校长就一溜烟消失了,也可能去找个角落抽烟提神去了,因为刚刚那四十分钟的全英文输入让他几乎扭曲了呼吸。还要陪笑陪聊拍手叫好,实在是为难了校长大人。要是再去一起评课坐上一个小时听着那些云里雾里的专业术语,可能会窒息抢救。校长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一定要在表面上足够尊重的同时充分地理解他们。

评课的空教室或会议室,窗明几净,茶水已备好,热气氤氲。此时的座次依然是很重要的,C位一定是留给教研员大人的。大人两旁依次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当天献课的教师。其他老师根据智慧高低分布在其他座位。如果有安排准备发言或一会自己想主动发言的老师会主动地坐得离教研员近一些,这种座位一般不用抢,因为大多数老师的想法是:越远越安全。但是所有的人,本子和笔一定要准备好,一会将有大用处。还有一些英语老师本身也是班主任,如果经验老道一点实在不想再受一个小时的煎熬,会给组长悄悄说道:“我们班刚又有两个娃打架了,我必须马上过去处理一下。可能评课就参加不了了。”组长会不耐烦地摆摆手:“去吧去吧,一会完了我让她们(教英语的大多都是女老师)给你传达精神。”

接下来,组长先开场白,语言自己组织,但有两点一定是要当众表达的:一、今天是一个极其宝贵的机会,因为教研员XXX老师亲自莅临,让学校蓬荜生辉,会给我们带来很高级的指导。二、今天这堂课,虽然由献课老师一人呈现,但是汇聚了组内所有同仁的集体智慧。第二点的意思就是:一会如果评课的结论很好,教研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那功劳就是大家的。如果此堂课上得失败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当然,主要责任还是献课老师的。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开始第二个环节。献课老师趁刚刚擦拭干献课时溢出的热汗,评课环节的冷汗还没来得及冒出来的时候,开始自我阐述:本堂课的教学理念、过程设计、重点难点、情感目标是怎么样的。自己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哪些部分做的很好,完成了既定目标,哪些地方还有缺陷。一定要记得说不足之处,体现出自我的谦逊。最后的结束语:“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感谢组内所有同事的倾力相助。这是集体的智慧,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场合,感谢是必须的。说完便坐下,马上拿起笔准备记录其他人的金玉良言。

…………

不好意思,我一会得去上课了。空了再回来继续。

2022.2.18


两个多月了,人还健在。

看了上文,本来应该继续描绘教研员的精彩点评的。但是最近《2022版的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标》出台,我想先跳出评课室,先聊聊自己对此的体会。

经过对详案的仔细阅读,个人认为,这次新课标的出台恰恰是提升了英语学科的高度。有这样几点拙见,也欢迎业内人士一起狂热讨论:

1.从最后那张图外围的“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和学习理解”三个大的slogan来看,再次说明通识知识的重要性和跨文化积累的必要性,从而可以看到未来英语学科的考察方向一定是更加多元化并且只有细水长流不断积累才能得到高分的,之前那些很多所谓的帮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快速找到答案的“得分良方”只会越来越没有市场,这需要一线教师们从根本上转换思想,那种只靠不停刷题和传统的“技巧式”答题方法将会慢慢失效,因为随着阅读题型分值的进一步增加和阅读材料内容的涉猎广度的扩大,不管是应用文还是说明文,科普论文还是人文思想表达的文章,(记叙文就更不用说)只有对整篇材料的全面阅读和深度理解才能完成后面的题,我相信今后英语试卷题干中对于时间、地点、事件表象的信息考察的比重会越来越低,会更加注重于阅读后的“理解”二字,从而推导出一些逻辑性更强,发散性更广的备选答案,而这样的考察方式没有对全篇语料全面的阅读和较深刻的理解是难以得到高分的。这其实更加体现了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重要性,它是连接各领域知识的桥梁,这也是我国英语教育真正应该有的发展发向,所以老师们不要再强调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去找“中心句”、“关键句”便于快速得分的理念,而是要给学生们建立一种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都很关键的概念,因为经过上下文的推导,最后得出一个自己生成的结论应该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就好像现在中考B卷中的公认最难攻克的难题:一空一词的对话填空,很多学生放弃,导致平均得分率很低,不是因为英语基础不好,而是因为思维推导和逻辑判断能力不够,这道题的标准答案的单词往往很简单,但学生们就想不到,说明其实不是英语基础词汇量本身的问题,是思维的问题,这跟很多教师在讲解解题方法时没有把握到精髓有关,也和自己的母语能力比较欠缺有关。好比很多数学应用题、物理大题中对题干的解读能力需要很强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那么英语学科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和考查方向也会如此。当然,词汇量和语法的基础就会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把基础掌握得更加娴熟,才谈得上能力的运用。从以上的角度综合来看,对英语学科的要求更高了,这体现出了国家进一步筛选人才的目的,同时对英语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英语学科的地位其实变得空前的高,这种高,体现在选拔真正的语言人才。

2.关于课时量表面上的变化,体育的课时好像超越了英语。从百分率占比来看很多人的本能反应是两个学科地位的上升与下降,乍一看好像真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好比一个200斤的胖子体重下降了10斤,一个80斤的瘦子长了40斤,按照原来的基数算百分比那是很吓人的。但仔细一算,两者还是相差70斤。一些外围人士的表面解读似乎让有的英语老师们都开始瑟瑟发抖,怀疑人生,都准备去申请外卖骑手账号了。大可不必自己吓自己,你们是最熟知行业真实情况的人。冷静下来观察和分析,不管是从各省市的中考,还是各地区的高考,英语学科的分数占比有没有变化?或者说有没有明确的信号表明未来英语学科会通过分值的减少而导致“地位的下降”?家长、考生、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到最后出成绩的时候会有人是在用学科花耗的时间来衡量自己的功劳,炫耀自己的业绩吗?既然还是以分值来量化成绩,那么这种课时的表面变化对最后结果的影响只能是:随着教授课时的减少,单词量的增加,试题难度的拔高,一来一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变得更加有挑战。家长的焦虑和学校紧盯着升学率的领导的担心,将变得越来越明显。所以对于一线英语教师来讲,不光要在上面第一点进行思考和转变,还要更近一步学会和时间赛跑,对单位课时内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那种过于传统、打不开新思路的教学方法将越来越不能满足新的学科要求。此外,还有一个很真实的现象,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局面。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让所有参与这场比赛的人难免都是功利的。既然之前在体育学科没有被提升到如今新高度的时候,体育老师可以经常“被生病”把自己的正课奉献给所谓的主科教师,那为什么其他所谓的非主科学科就不能扮演体育课的角色呢?今年开始,成都地区的体育中考分数达到了60分,甚至已经超过了化学,所以在初三后期临时抱佛脚的去练体育人数大大超出了往年,因为他们知道分数的数值才是进入高中最有用的利器。在分数面前,人人都是现实的。刷一下午自己都做不对几道的理科题,还不如去练练长跑,还能提速几秒,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分数啊。至于中考体考之后,还记不记得自己的跑鞋放在哪里,就不好说了。可是英语学科不是临考前的突击就能让你猛涨分的。老师们是最懂这个道理的,那么在各个学校“灵活的”操作方式中,既然打不了体育课的主意了,那其他课的主意能不能打呢?很多自己都觉得“地位低下”的老师更是求之不得,主动把课奉献给英语老师,你情我愿,好不惬意。在本人过去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证了太多类似的例子,有的班级一学期只上过三节政治课,而其他课时,被语数外三家“列强”瓜分得残渣都没有剩下。这,不是个案。再加上各种早课、晚课、自习课,和班主任优势等等因素,只要分值没有变,最新课标中提到的英语课时占比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到生产线上的最终实际操作,会上涨多少,没人可以预见。可能会出现同一个年级有的班一周会上十节英语课,有的只上了六节,抢时间大战会愈演愈烈。各班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种抱怨声,此起彼伏。

3.关于我国英语教育现状的其他一些体会,和本次新课标出台没有太大关系,是个人一直觉得存在的问题,只是这次新课标的出现放大和暴露了更多的短板。最近的热议能持续多久?基层教学中能否激起一番实实在在的改革大潮?我个人是深表怀疑的。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如果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不走出舒适区,觉得自己以往“多年的经验”可以保送自己安全退休,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危险。那些能真正快速适应时代变化和课改要求的从业者,才能持久地保证富有含金量的战斗力。

结合新课标要求对跨文化能力的一些体会:要搞好英语教育,是离不开多元文化的,离不开国际理解教育的。而未来的英语考查和运用方向,是和这样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的。我们都说要讲好中国故事,但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方式去讲。这就要求我们也要了解他们的故事。国际理解教育这个概念让很多人觉得遥远,觉得高大上。面对如今的时代,它和我们的英语教育恰恰是紧密结合的。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我国传统英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过于强调语言规则、把语言当作独立的学科来机械地教授、脱离真实的语境和交际场景......这些问题不是我们在学习完语言知识之后去解决的,到那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几十年的观念不会轻易而改变,只有在你开始学习语言的同时就接触不同的文化,才能应对人生道路上实际的难题。而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学习可以让语言学习本身更加有趣、游刃有余,效率大大提高。

作为一个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传统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这次看到新课标的出台是非常欣喜和支持的!学生们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多年来已经对以下的操作相当熟悉甚至有些厌倦:预习单词、听写单词、预习课文、默写课文、抄写语言点、完成作业、评讲作业、考前复习、评讲试卷......一年一年,往复循环。国际理解教育是传统英语课堂一个极好的延伸和辅助。而且我坚持认为,随着新中考和高考的改革,语法题的减少和文化元素的加入,还有口语考试的增加,要求学生们对知识面的扩大和阅读的加强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这些需要长期积累和潜移默化的知识恰恰是语言本身之外的一些元素可以带来的。在学习全球文化的同时,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用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来增加对英语学习本身的兴趣,因为不同的文化现象和差异,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对任何人都是有足够吸引力的(不光是在校的学生,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在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学科核心思维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应试能力。从长远来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思维品质和能力,对国际竞争力也会有较大的提升,在以后的不同文化背景和语用场景的实际运用中,避免出现只懂语言,不懂文化而乱说话反而失去了尊重的现象。

但遗憾的是,众多的传统英语工作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还是很功利地以分数来和很量化的其他数据来看待英语教育的问题。老师多年来只顾埋头教书、分析考点、完成学校的各项指标,没有抬头看路,更没有Glocal 的思想。老师们麻木地教着,学生们麻木地学着。殊不知,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考试方向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老师们还是按照几十年不变的方式继续下去,个人斗胆认为我国的英语教育不会有质变的空间和美好的未来。只会单纯应试的考试机器,不会为祖国的强盛带来巨大的贡献。正如中国商界的超级大佬任正非先生对教育的理解一样,我们如果不从现在改变观念作出行动,中国的未来是很令人堪忧的。物质的高度发展,科技的巨大进步,让下一代和更一下代的学生越来越依赖机器带给他们便利和快感,而更加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创新意识的想法。但现实是如此的残酷,教育的不均衡和地区差异的日益拉大,是造成中国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疏离的重要原因,恶性循环下去,社会问题也会暴露得更加明显。

我们经常去讨论美国和欧洲的种种问题,但凡事都应该辨证来看。抛开一切政治观点和敏感话题,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针客观来说确确实实地为其国家带来了人才的培养。除了科技,在生存能力、人文素养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不得不承认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也许从英语教育的话题延伸出来的面显得过大,但作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应该思考更长远吗?世界上的行业无数,工种众多,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以后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迈不开基础教育这个阶段。我们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思考为国家的未来几十年输送更有品质和真正核心竞争力的后备人才。我想这也是任正非先生所担心的问题所在。美国的通识教育理念、日本的少儿教育模式、芬兰的公平教育环境也反映出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导向,而它们,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是真正尝到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甜头的。也许你会说,国情不一样,但英语教育不就应该了解不同的国情吗?

如果能够把更多元的背景知识用自然延伸的方式带到课堂上,同学们便会有前所未有的体验,也能改变很多时候死气沉沉的尴尬场面,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那么拘束。也不用正襟危坐面对威严的随时抽问的老师。老师应该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尽量放松的空间,因为只有足够放松,才能最大化地激发他们的潜力,让思想尽情地翱翔和释放。可怕的是,众多的英语老师们觉得这几十年的教学方式就应该是像他们那样一成不变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好好教书,不知道时时抬头看路。为了学校的考核、期末的分数、领导们的嘱托,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孜孜不倦地陪着孩子们刷题、复习、再刷题。殊不知,这些年的中高考已经弱化语法,而更注重学生们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作为工具人文学科的英语,更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走在时代的前沿。前面提到的三个发达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会让他们的孩子们继续充满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敢于向这个世界说不。说不,代表质疑,质疑才能促进国家发展,我们的学生们长年笼罩在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答案的阴影下,试问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我们继续以这样的方式去教授学生,我们的国家真的有希望吗?但是这些问题,不应该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思考并且切切实实作出改变的吗?或许很多同学还是会以超高的分数进入国内的双一流大学,但一旦走向国际舞台,还是那句永恒不变的“How are you? I am fine ,and you ?”吗?

2022.4.26

八、目前中国哪里最热?

第一名,吐鲁番

这里就是《西游记》中火焰山所在地,中国最热的地方,被称为 火洲 。年最高温度 43 ℃,地表温度 75 ℃。历史最高气温 49.6 ℃ ( 地表 83.3 ℃ ) ,难怪新疆的烤饼这么出名,真是席地可炙了!

第二名,重庆

名符其实的 三大火炉 之首,2006 年的连续 40 多天大旱创造了这里高温的新纪录 ----44.5 ℃!这里每年夏天都达到 40 度的高温,这里空气潮湿,就像蒸桑拿一样,再加上山脉众多,就算冷空气降临也会被这里的高山所阻拦。

第三名,武汉

武汉是全国传统 三大火炉 第二名,历史最高温度为 1934 年的 41.3 ℃,解放后近 50 年来的最高温度有 39.6 ℃,每年连续三天以上达到 39 度的高温简直轻而易举。虽然中国温度比她高的地方有很多,但是 热 的名气并没有她响亮。原因何在?因为这里的 热 不止在于温度本身,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里的空气极为潮湿,夏天给人一种蒸桑拿的感觉。

武汉夏天:五、六、七、八、九月,七月最热。

第四名,南京

南京是中国 三大火炉 之一,历史最高气温 43 ℃,年均最高气温也有 39 ℃,空气潮湿。不过这些都是过去式了,南京的夏天虽然还是很热,但是一年比一年凉爽,相信不久后南京的 火炉 之称将要被其他城市所取代了。

第五名,北京

如果要评 北方三大火炉 ,北京无伦是从名气还是 热情 上讲,肯定要入选。据说每年都会有两天达到 40 ℃。

第六名,福州

历史最高温度为 41.6 ℃,每年也可轻易达到 39 ℃的高温,是名符其实的南部第一火炉!

第七名,济南

也有人说济南是全国第四大火炉,并非徒有虚名,北方城市中, 热情 程度丝毫不亚于北京!

第八名,西安

历史最高温 42.9 度!其实西安每年夏天都很热,只是她比较低调罢了,毕竟夏天热不是什么好事。

第九名,南昌

有人南昌是中国第四大火炉,其实他夏天的 热情 程度一点儿亚于周围的火炉邻居武汉、南京、长沙。

第十名,长沙

中国人都知道武汉是 火炉 ,却不知道武汉的邻居长沙也同样有资格得到 火炉 的美誉,长沙人每年都会有那么几天享受到 39 ℃以上自然桑拿的感觉。只可惜一直被名气更大的邻居的光环所遮住了,因此她才幸免于难。

九、特殊教育目前现状

特殊教育目前现状

特殊教育目前现状

特殊教育是指为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或有身体、智力、情感或行为上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不均衡是特殊教育的一大问题

特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我国特殊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特殊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很多地区的学校无法提供全面的特殊教育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少、教师队伍薄弱、教育设施不足等问题导致许多特殊学生无法获得适合的教育。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特殊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学习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特殊教育资源的调配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每个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教育。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亟待加强

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仍亟待加强。

首先,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根据统计数据,全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供需缺口非常大,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

其次,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和方法亟待改进。特殊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特殊教育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教师的教育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需要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培养出来的特殊教育教师应该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场景,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特殊教育的关键

除了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外,特殊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特殊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需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发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特殊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特殊教育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面临很多困难,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特殊教育的未来展望

特殊教育的发展关乎每一个特殊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为了改善特殊教育目前的现状,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特殊教育的投入,提高特殊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特殊教育教育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最后,家庭和社会要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特殊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为每一个特殊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未来!

十、教育行业目前的问题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是目前教育行业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教育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教育资源不均衡

当前,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设施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教师短缺、教材匮乏等问题。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平衡,使得贫困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性。同时,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教育教育体系不完善

教育体系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目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首先,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再次,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教师素质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改革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与现实需求相符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还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但是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却相对滞后。许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这导致了教学效果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减弱。

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教师也需要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掌握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与科技的融合。

教育公平问题突出

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目前,教育公平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则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财政保障体系,提供资金援助给贫困家庭的学生,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应该加大对学校的监督力度,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结论

教育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通过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教育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本文对于了解教育行业目前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方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