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程师回车巷人才网

无线电源技术原理?

147 2024-01-08 00:47

一、无线电源技术原理?

无线电源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传输电力能量的技术,它要求传输效率尽可能高,传输功率尽可能大,这样才能满足对电力的需求。其研究应用领域涉及广泛,传输功率相差较大,小到用于生物移植的几十毫瓦、小型设备几十瓦功率,大到电动汽车或运动机器人的上千瓦功率以及磁悬浮列车应用的上兆瓦功率。目前存在三种解决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

电磁感应技术

此技术类似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变压器技术。在变压器的原边通入交变电流,副边由于电磁感应原理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若副边电路连通,即可出现感应电流,其方向遵从楞次定律,大小可由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解出。相对于无线电源而言,变压器的原边相当于电源发射线圈,副边相当于电源接收线圈,这样就可以实现电能从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无线传输。这种非接触式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制造成本较低、结构简单、技术可靠、传输功率可从几瓦到几百瓦。

但是传送距离小于25px,被充电产品必须置于充电器附近,充电器必须具备对被充电产品进行辨识的能力,否则会向附近任意金属传输能量,导致其发热并产生危险。

电磁共振技术

这种技术基于电磁共振耦合原理,需要的发射和接收两个共振系统可分别由感应线圈制成。通过调整发射频率使发射端以某一高频率振动,其产生的不是弥漫于各处的普通电磁波,在两个线圈间形成一种能量通道。接收端的固有频率与发射端频率相同,因而发生了共振。随着每一次共振,接收端感应器中会有更多的电压产生。经过多次共振,感应器表面就会集聚足够的能量,这样接收端在此非辐射磁场中接收能量,从而完成了磁能到电能的转换,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这种非接触式无线电力传输方式传输功率可达几千瓦、传送距离可达3~4米,但是必须对所需频率进行保护,在几米范围内进行传输需要几MHz到几百MHz的频率。

无线电波技术

这种技术是利用微波或激光形式来实现电能的远程传输,系统由电磁波发生器、发射天线、接收天线、高频电磁波整流器、变电设备和有线电网组成。

电磁波发生器是微波源或激光器,把电源传送的电能转变为大功率、高频的电磁波,馈送给发射天线;发射天线将电磁波发送出去;接收天线收集电磁波的能量并输入高频电磁波整流器,产生的高压直流电经逆变后送入有线电网。这种非接触式无线电力传输方式传送距离可达10m,但是传输功率小(最高100mW)、功效低,发射器无线电波发送的大量功率以无线电波的方式被浪费掉。

可以实现电能从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无线传输。这种非接触式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制造成本较低、结构简单、技术可靠、传输功率可从几瓦到几百瓦。

二、无线电侦察技术原理?

无线电是指在所有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无线电定位的原理是:在地球表面或外层空间建立若干个无线电发射台站,通过测量电磁波传播特性参数,确定运动体相对于发射台站的位置的工作。根据两条位置线的交点确定运动体的位置,称为平面二维定位。若再测定运动体距大地水准面的高度,则称为空间三维定位。

按无线电定位的工作原理区分,主要有脉冲测距、相位双曲线、脉冲双曲线和脉冲相位双曲线(见无线电双曲线定位系统)等定位方式。按其作用距离可分为近程、中程、 远程和超远程4种。近程系统有绍兰(Shoran)、哈菲克斯(Hi-Fix)和台卡(Decca)等;中程系统主要有罗兰(Loran)-A、罗兰-B和罗兰-D;远程和超远程系统分别以罗兰-C和奥米加(Omega)为代表。

在海洋测量中,无线电定位通常采取双曲线方式、测距(又称圆-圆)方式和圆-双曲线方式等。

三、UWB超宽带无线电技术?

UWB系统的关键技术

UWB的名称来源于可在非常宽的带宽,即超宽带的带宽上传输信号。所谓超宽带的带宽,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定义,即是:比中心频率高25%或者是大于1.5GHz的带宽。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一个中心频率在4GHz的信号将跨越从3.5GHz(或更低)至4.5GHz(或更高)的范围才能称得上是一个UWB信号。UWB无线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产生脉冲信号串(发送源)的方法,脉冲串的调制方法,适用于UWB有效的天线设计方法及接收机的设计方法等。

1UWB脉冲信号的产生

从本质上讲,产生极短脉冲宽度(ns级)的信号源是研究UWB技术基本的前提条件,例如单个无载波窄脉冲信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激励信号的波形为具有陡峭前沿的单个短脉冲;二是激励信号包括很宽的频谱,从直流(DC)到微波波段。目前产生脉冲源的方法有两类:

(1)光电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导开关导通瞬间的陡峭上升沿获得脉冲信号。由于作为激发源的激光脉冲信号可以有很陡的前沿,所以得到的脉冲宽度可达到ps(10-12)量级。另外,由于光导开关是采用集成方法制成的,可以获得很好的一致性,因此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方法。

(2)电子方法,基本原理是对半导体PN结反向加电,使其达到雪崩状态,并在导通的瞬间,取陡峭的上升沿作为脉冲信号。这种方案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缺点是:由于采用电脉冲信号作为触发,其前沿较宽,触发精度受到限制,特别是在要求精确控制脉冲发生时间的场合,达不到控制的精度。另外,由于受晶体管耐压特性的限制,这种方法一般只能产生几十伏到上百伏的脉冲,当然,脉冲宽度还可以达1ns以下。典型的UWB脉冲信号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

冲激脉冲通常采用高斯单周期脉冲,宽度在ns级,具有很宽的频谱。实际通信中使用的是一长串的脉冲,由于时域中的信号有重复周期性,将会造成频谱离散化,对传统无线电设备和信号产生干扰,需要通过适当的信号调整来降低这种干扰的影响。

四、无线电技术属于什么专业?

无线电技术本身就是大学里面的一个专业学科,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无线电产品的整机制造、技术支持、使用维护、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电波与天线、数字通信原理、无线电收发设备、电视原理与接收机、微波技术与器件、微机原理与应用、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电子测量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训、电子测量技术实训、电子仪器使用、电子产品检验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五、什么是虚拟无线电技术?

随着通用计算机运算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基于通用计算机平台,利用软件处理的方式实现数字信号“纯软件化”的实时处理成为可能。这种技术被称为虚拟无线电技术,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六、简述无线电技术发展历史?

(1)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无线电波技术的重大进步。无线电通信在军事和政府各方面的行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干扰和拦截

导致了加密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战的早期形式。第一台无线电控制的试验性的无人飞行器诞生。

(2)1945年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发表文章,提出了地球同步卫星的想法,该卫星向全世界广播无线电波信号以促进全球通信。

(3)1950年

第一个商业上可行的、可供工业使用的晶体管诞生。电视机问世。

(4)1957年

苏联将“斯普特尼克”卫星送入轨道,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

(5)1962年

Telstar卫星上线,并成功地将电话和电视广播转播到世界各地。

(6)1960-1970年

二极管和三极管逐渐从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中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晶体管。汽车上的移动电话系统被开发出来,1973年,摩托罗拉的执行官马丁·库珀首次使用手持移动电话原型机进行无线通话。电子对抗继续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于1978年上线。

七、远程无线电控脑技术的原理?

远程无线电控制大脑技术,又称无线神经接口技术,是通过对大脑进行无线刺激,实现远程控制或影响大脑活动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

1. 无线电波可以透过颅骨对大脑进行刺激。科学家利用低强度的无线电波脉冲通过颅骨对大脑组织产生微小的温度变化,从而激活或抑制神经元活动,实现对大脑功能的无线控制。

2. 寻找和定位神经元。通过CT、MRI等影像技术,可以定位人脑中控制运动、视觉、听觉等功能的神经元所在位置。然后利用无线电波对这些神经元进行定位刺激。

3. 调节无线电参数实现不同控制。通过调整无线电波的频率、强度、脉宽等不同参数,可以激活或抑制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从而实现对视觉、运动等不同大脑功能的控制。

4. 利用嵌入式设备实现远程控制。通过在大脑植入小片的接收天线,并结合外部的无线发射设备,可以实现远程无线电对大脑的控制与连接。这种方式效果更好但风险也更大。

5. 反馈机制实现互动控制。在大脑中植入无线电接收与反馈设备,可以检测大脑的神经信号变化,然后通过外部设备来实现对大脑功能的闭环控制与互动。这类系统可以实现大脑与外界设备的互动与交流。

无线电控脑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脑活动的非接触式监测与控制,但由于直接操作大脑,风险也比较大。该技术目前主要局限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还面临伦理与技术挑战。但未来有望在神经修复、眼动检测及脑机接口等领域得到应用。

八、无线电广播技术谁发明?

无线电广播是1893年美籍塞尔维亚裔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的。

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首次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展示无线电通讯。“费城富兰克林学院”以及全国电灯协会做的报告中,描述并演示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尼古拉·特斯拉制作的仪器包含了管子发明前无线电系统的所有基本元件

九、无线电技术是怎样发明的?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无线电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辐射实现信息传递的技术手段。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操纵自己制作的无线电收发信机,拍发了“Heinoich Hertz”,虽然当时的通信距离中只有250米,但这却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

1897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通信距离为14公里。从此,人类无线电通信史拉开了新的帷幕。

十、无线电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无线电技术就业前景广阔。  无线电技术毕业可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从事无线电电子设备与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检验等技术工作。  

1.无线电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无线电产品的整机制造、技术支持、使用维护、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2.无线电技术毕业生核心能力  掌握无线电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能力,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处理、测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