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回车巷人才网

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朗诵稿?

78 2024-01-11 09:38

一、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朗诵稿?

修身与报国是一件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即修心,修心就是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行由不得,反求诸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通过净心、明心,才能修身,从而齐家,进而报效祖国,最后才有机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绵薄之力。

二、修身报国例子?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修身做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修身立志歌曲?

1、五月天《倔强》: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在风中大声的唱,这一次为自己疯狂,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

2、Beyond《海阔天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3、周杰伦《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4、张靓颖《我的梦》:我的梦说别停留等待,就让光芒折射泪湿的瞳孔,映出心中最想拥有的彩虹,带我奔向那片有你的天空,因为你是我的梦。

四、立志报国的意思?

立报国志:报答国家来完成或达到自己的当初的誓言和志向!

五、立志报国的句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六、如何践行立志报国?

做好自已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七、修身报国的事例?

陈望道是爱国奉献的先驱楷模,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陈望道的学习观形成并发展于他一生艰辛求学和从教事业的实践过程,其勤奋好学、救国报国的学习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学习目的

  学以修身。陈望道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宣传新文化、新道德,倡导在学习中解放思想、修身立德。1935年,陈望道在《怎样负起新文化运动的责任》中抨击了封建道德要求,批判了违反人性的、阻碍时代发展的、带有封建残余的片面道德观。1963年,陈望道在复旦大学担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时,要求教职工应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提高思想觉悟,并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以创新。1943年,陈望道在《怎样研究文法修辞》中指出,要对文化有所创造,要进行创造性劳动,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复述是不可取的;要在不断创新实践中,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强调创造性的研究要从实际出发,探求普遍规律。五六十年代,陈望道锐意进取,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使我国语言科学得到进步和发展。他长时间从事语言学的创造性研究,在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中敢于创新,勇于面对质疑,用平等的态度进行学术交流,分享学术见解。

  学以报国。陈望道一生好学,怀有报国之心,其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就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为了实业救国,他发奋学习,赴日留学。在留学的过程中,他受到日本社会主义运动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的影响,他放弃实业救国的幻想,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夜以继日地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为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52年秋,陈望道作为复旦大学的新任校长在推进复旦大学全面改革的报告中指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

  学习内容

  马克思主义。1960年7月,陈望道参加民盟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后,他在传达会议精神时指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强调不仅要研读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964年4月,陈望道在《关于语言研究的建议》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其他学科具有指导意义,要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学科学习中。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为学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寻找中西学科建设的共同性,虚心研究国外的优秀经验。

  科学文化。要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1955年10月15日,陈望道在第一届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对文化的作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释。1963年5月,陈望道在复旦大学庆祝建校58周年暨第九届科学学术报告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指出,要用优良的学风指导学习,从而把科学技术做精做实。

  艺体结合。要注重美育、体育,促进全面发展。陈望道酷爱绘画、音乐、武术。他为了强国兴邦和锻炼身体,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拳术。1919年秋,陈望道受聘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他赞同校长经亨颐提出的“德、智、体、美、群”五育并举的育人主张。195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陈望道牵头成立“爱国防疫卫生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引导学生学习卫生健康知识,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陈望道在复旦大学治校、任教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地位,努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习理念

  与时俱进。1934年6月18日,陈望道在《自由谈》上发表《文言、白话、大众语》,提出了“大众语”这个名称。他认为文言白话的论战早已过去了,应该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和推广比白话更为现代化的文学表达形式,提倡大众语文学。1934年6月19日,陈望道发表了《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指出建设大众语文学,要面向人民群众,实际接近大众,向大众去学习语言的问题,单单躲在书房里不同大众接近,或同大众接近而不去注意他们的语言,都难以成就大众语文学作家。

  深化实践。深化实践要刻苦钻研,树立团队意识。1935年,陈望道到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任教。他创办了“普罗密修士”壁报。在办报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他鼓励负责人沈国华说: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编辑人员,不仅要有出色的写作能力,而且要具备钻研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深化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1943年,陈望道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工作时,提出了“好学力行”的系铭,就是为了激励学生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探索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终身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就要制定细致的学习任务。1958年3月,陈望道响应党的号召,制定个人红专规划,其中包含了12条具体内容,对自己的思想觉悟、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实践能力提升做出了具体要求。在是年8月的工作小结中,他提到在“边干边学,时时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坚持“做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致力于把上海民盟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坚持终身学习理念,要向榜样看齐。1963年6月11日,陈望道在悼念民盟中央主席沈钧儒的悼词中指出,要把沈主席作为学习的光辉典范,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我教育,自我提升。

八、修身立志的意思?

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高远的理想志向。

九、立志报国是成语吗?

“立志报国”不是成语,是汉语词汇。

“立志报国”意思是:立定志愿、志向为祖国效力尽忠。

“立志报国”例句:青年人应立志报国,不应该形成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十、少年立志报国的事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