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回车巷人才网

课程改革的文案?

70 2024-03-26 23:54

一、课程改革的文案?

1、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2、走进新课程,人人有责任

3、实施课程改革提高全民素质

4、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师生素质

5、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6、让课改充满思想让教学充满智慧

7、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

8、课堂与课改同在,机遇与发展并存。

9、以课改为契机,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10、走进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11、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课程改革

12、创新教学模式 激发课堂效率 师生共同成长

13、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效率 推进素质教育

14、聚焦课改行动 践行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15、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16、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17、迎接新课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

18、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19、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0、在机遇与挑战中改革,在实践与探究中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课程?

 1,学前心理学

  72学时,每周4课时,第三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等.

  教材:《学前心理学》

  参考书目:《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许政援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幼儿心理学》,丁祖荫,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2,学前教育学

  72学时,每周4课时,第四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幼儿发育的一般理论,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幼儿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幼儿园组织管理等.

  教材:《学前教育学》

  参考书目:《学前教育学》,黄人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儿童发展与教育》D·埃尔金法,刘光年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等,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学前教育参考资料》,黄人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3,学前卫生学

  54学时,每周3课时,第四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心里的发展,幼儿园教育过程卫生,学前儿童身心疾病及其预防,幼儿园的建筑和设备及幼儿卫生教育等.

  教材:《学前卫生学》

  参考书目:《学前卫生学》,李林静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年;《实用儿科学》,诸福棠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儿童营养学》,李美筠,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儿童保健学》,郭树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4,学前教育管理学

  54学时,每周3课时,第四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教育管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有:管理的基本理论,幼儿园的教育行政管理,教养业务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及保教队伍建设等.

  教材:《学前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燕主编.

  参考书目:《学前教育管理》,沈李明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幼儿园工作评价》,张燕编著,希望出版社,1993年;《实用托幼管理学》,邓佐君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5,普通心理学

  72学时,每周2课时,第一,二两个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普通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有: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

  教材:《普通心理学》

  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6,教育概论

  36学时,每周2课时,第二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目的,教学论,德育论.

  教材:《教育概论》

  参考书目:《教育概论》,李国庆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教育学》王道俊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教育学》,富维岳等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7,基本乐理

  144学时,每周2课时,第一,二,三,四个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基本乐理》是学前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音名,音律,节奏节拍,音程,和弦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基本乐理》

  参考书目:《基本乐理》,李重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基本乐理》,缪天瑞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中国音乐简史》,夏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三、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是一样的吗?

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四、为什么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学生所学课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注重于学习职业技能和参加工作后的职业能力。

照本宣科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你懂得多少专业知识,而是你能够会做多少事情。结合企业的需要,课改也就应运而生了。

五、学前教育改革论文怎么写?

幼儿教育论文-上海论文网学前教育论文-上海论文网

学前教育改革论文选题参考:

[1]曲曼鑫. 在恢复中重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学科演进历程探微(1978-1994)[D].华中师范大学,2021.

[2]段诗旭.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延边大学,2021.

[3]张钰莹.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D].南宁师范大学,2021.

[4]孙卓. 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演进研究(1997-2017)[D].东北师范大学,2021.

[5]王明敏. “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6]罗丽. 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研究(1997-2010)[D].东北师范大学,2020.

[7]郑启云. 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20.

[8]李雨霏. 县域内乡镇中心园师资配置政策实施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9]何玥尊.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10]丁婧一.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天津大学,2019.

[11]刘雅君.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12]夏丽. 改革开放四十年浙江学前教育发展研究(1978-2018)[D].浙江师范大学,2019.

[13]张琳.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行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14]梁硕. 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15]张丹. 新西兰学前教育保教一体化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9.

[16]王蜜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演变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17]梁小燕. 基于岗位导向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18]张丽敏. 实践取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19]黄日健. 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0]王佩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8.

[21]王洪晶. 奥巴马政府学前教育政策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2]马慕青. 1997年以来基于家庭视角的英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8.

[23]陈利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口语交际教学改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24]杨芳.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25]许志伟. 衡阳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及拓展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6]杜亚婷. 公平与质量并行:21世纪以来台湾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7]郭紫薇. 技能高考视角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8]李娜. 北京市商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29]王凌玉. 我国学前教师培训政策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30]李云.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

[31]张春艳. 张家口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32]金淑洁. 2000年以来加拿大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3]陈璐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瑞典学前教育保教一体化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4]贾玉轩. 北京市学前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35]苗浩林. 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的满意度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36]李夏.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分析及改革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7]张占广. 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8]邓家英. 重庆市学前教育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5.

[39]王晖楠.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0]金悦.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范例: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契机,幼儿教师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教育部发布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实践取向,在实践中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保教水平。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从学生转变为幼儿教师时,仍存在困惑,主要表现为不能从思想和能力上适应幼儿教师的角色。大学基础的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教育类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教育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实践知识、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的内涵,探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取向淡薄的表现、原因及彰显策略。经过研究表明,实践取向重视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实践能力的发展、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强调实践智慧,培养反思性实践者。实践取向的教育类课程的课堂教学需确立实践取向的教学目标;关照教育实践,整合教育问题;鼓励互动,倡导对话与交流;以生为本,实施参与式教学;注重评价,关注实践与反思。通过对照实践取向的内涵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并结合真实的课堂观察和案例研究,发现课堂教学中实践取向的淡薄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忽视实践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实践存在一定脱节、教学方法陷入桎梏、教学评价缺少反思性和过程性四个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价值取向、“缺失”的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师中心”的教学管理方式。因此,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彰显实践取向,需确立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注重学前教育实践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教育改革发展的契机

二、学前教育实践的诉求

三、师范生对教育实践的困惑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实践取向

二、学前教育专业

三、教育类课程

四、课堂教学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实践取向的内涵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第一节 实践取向的内涵

一、实践取向重视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二、实践取向强调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取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

四、实践取向强调实践智慧,培养反思性实践者

第二节 实践取向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注重实践,确立实践取向的教学目标

二、关照教育实践,整合教育问题

三、鼓励互动,倡导对话与交流

四、以生为本,实施参与式教学

五、注重评价,关注实践与反思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中实践取向的淡薄

第一节 教学目标忽视实践知识和能力的获得

一、教学目标以教育理论知识为本位

二、教学目标忽视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实践存在一定脱节

一、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

二、教学内容忽视学前教育实际问题

第三节 教学方法单调低效

一、教学方法单一

二、教学方式缺乏有效互动

第四节 教学评价缺少反思性和过程性

一、评价内容缺少反思性评价

二、评价方法忽视过程性评价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中实践取向淡薄的原因

第一节 “重理论轻实践”的价值取向

一、教师对实践取向的片面认识

二、教师忽视实践取向的重要价值

第二节 “缺失”的教师实践能力

一、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二、教师的实践经验匮乏

第三节 “教师中心”的教学管理方式

一、课堂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

第五章 课堂教学中彰显实践取向的对策

第一节 确立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一、结合幼儿园工作特点,确立教学目标

二、结合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强调实践性知识和能力

第二节 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内容

一、整合幼儿教育实践问题,激发实践动机

二、合理规划教材,引进幼儿园优秀教学案例

第三节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实践知识和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实践取向的认识,培养主动性

第四节 构建注重学前教育实践的评价体系

一、关注教育实践,构建评价体系

二、过程与结果并重,关注实践能力发展

第五节 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一、教师深入幼儿园,丰富实践经验

二、教师以身作则,提升实践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六、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因素

(1) 政治因素制约课程改革目标的厘定。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体现着课理目标的政治制约性。

(2) 政治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制要依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又须集中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3) 政治因素制约课程编制的过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因此,统治阶级总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课程的设置和编制。

(二)经济因素

(1) 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着课程目标。现在社会需要的劳动者既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富有灵活性、应变性和独创性,同时也要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

(2) 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着课程改革。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 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课程改革要因地制宜地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 市场经济对课程改革有着重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影响到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优化等方面。因此,就必须考虑课程结构的最佳匹配问题。

(三)文化因素

(1) 文化模式影响课程改革。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文化特质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在内容、难度、编排、实施、评价等方面考虑和体现民族特色,否则,就很难取得改革的效果。

(1) 文化变迁影响课程改革。文化变迁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学校课程作为一种传递、传播和创造文化的载体,也应随时作相应的调整。

(2)文化多元影响课程改革。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学校课程如何体现文化间的差异,在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各社会阶层文化的同时,将主流文化与少数族群文化整合起来,成为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四)科技革新

(1) 科技革新制约着课程改革的理念。科学发展的水平影响着科学领域之内各学科分类发展的状况,进而影响课程的类型、结构、选择、组织及其存在形式,影响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

(2) 科技革新制约着课程改革的目标。

(3) 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改革的速度。

(五)学生发展

(1)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影响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 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影响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一方面要着重满足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需要,开设促进学生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和谐发展的一系列科目

七、新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分为?

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八、课程改革结束语?

课程改革活动到此圆满结束,我向参加本次开课课程改革活动的领导们和来宾们表示感谢和心意,我们这个课程改革能够有今天这样成绩,大家都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的,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向大家表示感谢,希望我们大家在今后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

九、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新课改的课程结构也有四个特点:一是模块制;二是选修制,三是学分制,四是学段制。这和以往的课程结构肯定有出入,在这四大特点和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新课改的高考特点也就显而易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十、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名称?

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他的思想贯穿整个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布鲁纳运用构造主义的方法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筑了以认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理论,并亲身参与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期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

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被誉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世界教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鲁姆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