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回车巷人才网

国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政策?

73 2024-04-11 13:27

一、国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政策?

针对留守儿童现状,教育部近日表示,要健全教育关爱机制,提升教育关爱水平,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改善乡村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就读寄宿制学校,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覆盖所有扶贫开发重点县。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王岱介绍,争取到2020年底,各地实现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基本办学标准,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就学条件。

同时,为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教育部还表示,将督促各地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作为控辍保学工作的重点,健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比对核查机制,动态监控辍学情况,及时发现,即时劝返。

二、国家对留守儿童有哪些补助?

无明确规定留守儿童补助标准,各地方政策会有补贴政策。

  如贵州《纳雍县精准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工作方案》:

  优先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自主创业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创业担保贷款有关政策规定,优先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优先享受自主创业补贴政策。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且连续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给予符合条件者3500元一次性补贴。创业经营场所符合规划、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每月按300元标准给予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对实际月租金低于300元的,据实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对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家庭监护缺乏监督指导、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化建设亟待加强。留守儿童可以向当地民政局申请援助,但是没有政策规定有福利补贴。

三、国家对留守儿童有啥政策?

国家对留守儿童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保障他们的权益、促进健康成长和提供支持。1. 教育支持: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建设寄宿制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教育资源。同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确保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2. 权益保护: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和关爱工作的标准。鼓励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组织的成立,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等服务。3. 心理健康支持:国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咨询,以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此外,加强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力度,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减轻留守儿童心理负担。4. 社会关爱: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服务,在心理、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帮助和支持。此外,开展对留守儿童家庭的精准扶贫工作,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5. 家庭重建:国家支持和鼓励留守父母返乡创业,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家庭团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这些政策旨在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三方沟通,亲密无间。

  一是与孩子沟通。父母长期在外,亲情应该是留守儿童最缺失的一部分,因此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爱,认同父母的爱,沟通是必要的。父母每天一个电话或者视频,聊聊孩子们交的朋友,聊聊学校发生的各种趣事,慢慢靠近孩子们的`内心,我想未必不是件可以多多尝试的事情。

  二是与学校沟通。父母在外,反而需要更加注重学校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定期与学校老师沟通必不可少,了解孩子日常表现,行为品德表现,特别需要注意孩子反常、异常表现,进而联合学校、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及时纠正错误思想与行为。

  三是与监管人沟通。父母亲与监管人沟通联系随时了解其生活动态,注重心理的变化,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言传身教,做榜样。

  一是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友好、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是适当体验生活。寒暑假的机会可以带孩子了解感受下父母工作艰辛与不易,教育孩子吃苦耐劳、积极奋斗精神。

  三是在团聚时,父母需要更加注重关注孩子的思想情况,不因团聚的不易而骄容、溺爱孩子。

  四是父母需要时时注意自己言行,突出乐观、积极、奋斗、拼搏的精神,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镜子,健康的思想行为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灵活管理,平等教育。

  父母亲与子女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亲一味命令式、说教式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激发孩子逆反心理。相反,时时换位思考,多角度考虑孩子的问题,多倾听,多鼓励,平等沟通、灵活管理或者更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父母伴随孩子成长,或许因为生计问题,生活照顾有所缺失,但成长教育父母不仅不应缺失,而且需发挥家庭最优作用,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五、国家对农村单亲留守儿童有补助吗?

国家对农村单亲留守儿童有补助。我国的农村单亲留守儿童由学校班主任进行统计,由学校统一上报到教育体育局,学校和教育体育局会根据实际困难程度给予相应补助,并在六一儿童节和少先队建队日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慰问,发放慰问品。

六、留守儿童国家补助多少?

留守儿童国家补助是指国家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给予的资助和保障。具体的补助标准和方式可能因地区和政策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留守儿童国家补助:

1. 留守儿童生活补助金:由政府或慈善机构提供,用于满足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需要,如饮食、住宿、学习用品等。补助标准通常为每月100元到500元不等,具体数额根据地区和政策而有所不同。

2. 留守儿童教育补助金:由政府或慈善机构提供,用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如学费、书本费、补习班费用等。补助标准根据地区和政策而有所不同,一般为每学年500元到2000元不等。

3. 留守儿童心理援助:由政府或慈善机构提供,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孤独、焦虑等情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留守儿童补助标准和政策可能会因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当地政策和规定来确定。

七、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很高兴一起参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给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母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才被迫外出打工,要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利用闲暇之余给留守儿童送去关爱,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没有被遗弃。

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条件?

1、学校方面

   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具体措施如:

  (1)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寄宿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条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2)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学校应开设心理课程,配备心理教师,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儿童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九、留守儿童的教育怎么办?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群体,自80年代未90年代初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速度。需要大量的农民工进城,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其教育问题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是个比较现象级的社会性问题了。

一位舍不得父母的孩子

过完新年这个难得休息的好时光,大量的农民工父母又不得不为了生计,丢下子女奔向大城市务工,而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肩膀上了。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本身就没上过什么学,甚至根本就没有上学,思想老化,教育观念落后,而且人也老了精力有限,难免有些松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未来的成长,同时也阻止了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如我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后孩子放家养着又不会饿死了,你们以前不都养的好好的。这种只要不饿着吃饱穿暖就是养好一个孩子。

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农村大学生自2000年后逐步上升,目前占大学生人数的60%,但是211、985比较重点的大学录取率在每年下降从2000-2010年占比只有10%,目前依照国家及部分大学扶持达到30%。导致这一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在农村现在大部份都是留守儿童,在教育上落下城里很大一段距离。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显严重,存在问题的原因,即就爷爷奶奶“隔代教育”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原因

1、由于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对儿童缺乏帮助与监督,甚至说到了放任不管的地步;

2、农村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现在年轻老师很多都不愿意到穷山僻壤的小山村去教书;

3、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及教育措施与机制都不全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4、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均衡,不能做到对每个孩子做到“有教无类”;

二、关于“隔代教育”的几点建议

1、与孩子加强联系,多沟通感情,促进心理发展,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小孩子独立自己动手能力,同时教导孩子多给父母打电话,培养感情,互通信息,进一步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2、多与学校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习情况,生活习惯,与老师共同研究学习方案计划,尽量将“隔代教育”的弊端降到最低点;

3、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不要什么都惯着孩子,始终挂着一根弦,过于溺爱孩子是害了孩子;

4、有条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看看现代的周刊月刊之类,能起到以身作则的效果,同时又能学习下现代教育的新知识及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总结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带在自己身边吧,出门打工不就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而又丢了孩子,如果孩子在老家的多与孩子沟通,联络感情,增强亲情,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

十、留守儿童的学习该如何教育?

教育留守儿童的学习:

1. 学习指导,督促行为转变。

课堂上,关注留守学生,从学习上多予以指导。

如多让发言、朗读,多让上台展示;对成绩差的留守孩,多开小灶,多辅导。

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主动地和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切实做到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用言语指导孩子的行为,用情感激发孩子的成就甘,培养留守儿童勇于面对生活,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心态。

2. 加强联系,沟通感情学科渗透,促进心理发展。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

要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挖掘,善于利用各科

教学中蕴含的心理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创设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情境,达到潜移默化进行心理辅导,改变学生行为的目的。

农村双亲在外的打工子女,尽管逢年过节能与父母团聚,但这短暂的相聚是不能满足其情感需要的。

3 .晓之以理,思想激励,活动体验。

读初中的青少年,其思想还处于幼稚阶段,虽也朦胧地感觉到父母离乡背井的艰辛与苦衷,但却缺乏深层的理解。

有的在心里埋怨父母,把其转嫁到学习上,甚至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则不珍惜父母的劳动,用起钱来大手大脚,甚至用父母的血汗钱出风头、要面子、赌博等。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让留守儿童认识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打工的辛苦,学会理解父母、爱戴父母,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

4 .以教师关心为突破口,设身处地,动之以情。

人是需要感情交流的,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师生关系是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它体现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校行为。

父母外出,亲情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很大程度上会把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与需求转向教师。

5. 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

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