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回车巷人才网

报考振兴计划有哪些限制?

250 2024-09-12 13:05

一、报考振兴计划有哪些限制?

您好,振兴计划一般是5年的服务期。

1、如果满服务期就可以报考公务员。

2、报考者只能报考一个职位。

3、可报考“特设岗位”职位。

4、各资格审查单位网上资格审查,在此期间,报考人员可登录陕西人事考试网查询是否通过了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未通过前可以更改报考职位,审查通过后的报考职位不得更改。如报考申请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祝您成功!

二、乡村振兴计划有哪些学校?

乡村振兴计划涉及到的学校包括以下几种:1. 农村小学和中学:乡村振兴计划将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2. 农村职业学校:为了培养农村地区的技术工人和农村创业者,乡村振兴计划将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建设和改进农村职业学校。3. 农村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乡村振兴计划将推动农村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培养农村地区的高等人才。4. 农村师范学校: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乡村振兴计划将支持农村师范学校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农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此外,乡村振兴计划还将为农村学校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三、技能高考乡村振兴计划有哪些学校?

乡村振兴计划涉及到的学校包括以下几种:

1. 农村小学和中学:乡村振兴计划将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

2. 农村职业学校:为了培养农村地区的技术工人和农村创业者,乡村振兴计划将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建设和改进农村职业学校。

3. 农村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乡村振兴计划将推动农村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培养农村地区的高等人才。

4. 农村师范学校: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乡村振兴计划将支持农村师范学校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农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

此外,乡村振兴计划还将为农村学校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四、武汉的大专乡村振兴计划有哪些?

武汉的大专乡村振兴计划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其次,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此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武汉的大专乡村振兴计划旨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五、西华大学乡村振兴计划有哪些专业?

主要有焊接技术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翻译、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

六、国家振兴乡村计划有哪些扶持项目?

振兴乡村计划有以下扶持项目: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2021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已经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2023年,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2023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2023年,继续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7、农村产业融合

发展示范园项目

2023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此项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

8、绿色循环优质

高效特色农业项目

2023年,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引导各地建设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宣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

9、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

2023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

10、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

支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落实好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清理超范围划定的限养禁养区,及时监测生猪补栏增养情况,加快优化猪肉供应链,引导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畜牧业,支持禽类、牛羊生产。

11、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

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1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

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

13、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

2023年,认定第五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4、国家农业绿色

发展先行区项目

开展绿色技术综合试验,布局建设一批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总结形成一批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15、“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

认定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县、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镇、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强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一省一业”发展格局。

16、信息进村入户项目

2023年,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17、农机购置补贴项目

2023年,完善优化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对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和丘陵山区贫困地区机械设备补贴力度。

加快建设农机具库棚及烘干机塔,遴选推广生猪生产机具装备,建设饲草料加工、饲喂、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等设施。

18、农产品仓储保鲜

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

2023年,农业农村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落实优惠电价等措施,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一批田头仓储保鲜、分拣包装、产后初加工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结合“菜篮子”工程,支持在大中城市建设一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提升肉奶、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能力。

19、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

基地和深加工示范基地项目

2023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布农产品加工业100强企业。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农畜产品优势区,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打造“第一车间”“原料车间”和“粮食车间”;提升加工深度,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增加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

20、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项目

2023年,建设并推荐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河南驻马店、黑龙江肇东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导地方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产品加工园体系,构筑乡村产业“新高地”。

21、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项目

农业农村部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按照区域、国内、世界三个等级资源优势要求,建设一批资源独特、环境优良、设施完备、业态丰富的休闲农业重点县。

22、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精品工程项目

认定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开展“最美乡创、乡红、乡艺、乡厨、乡贤、乡社、乡品、乡园、乡景、乡居”等“十最十乡”推介活动。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

23、国家农村创业创新项目

培育并认定一批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引导农民工在青壮年时返乡创业,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24、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工程项目

遴选并推介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推介一批龙头企业典型案例和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

25、果菜茶有机肥

替代化肥试点项目

2021年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实施范围向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倾斜。

试点作物:从苹果、柑橘、蔬菜、茶叶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内的畜禽养殖大市开展替代试点。

26、粮改饲试点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1年,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扩大粮改饲面积达到1500万亩。

27、现代农业科技

示范展示基地项目

全国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28、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项目

实施轮作休耕试点面积3000万亩以上,以轮作为主、休耕为辅,扩大轮作、减少休耕。稳定东北地区玉米—大豆为主的轮作面积,重点扩大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水稻—油菜、玉米—大豆或花生等轮作规模,适当扩大西北地区小麦—薯类或豆类、玉米—豆类等轮作规模。

七、四川乡村振兴计划大学有哪些?

四川省乡村振兴试点大学有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昌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八、教育部特岗计划项目有哪些

教育部特岗计划项目有哪些

教育部特岗计划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解决部分地区的教师短缺问题而设立的一项专门计划,旨在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学校任教,提升基层教育质量。这一计划涵盖了多个不同的项目,为即将毕业或已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提供了多种机会。下面将介绍一些教育部特岗计划项目。

1. 特岗计划教师支援项目

特岗计划教师支援项目旨在支持基层学校教师的工作,提供教学指导、培训等支持服务,帮助提升基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该项目为基层学校的教师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资源,促进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 特岗计划志愿者项目

特岗计划志愿者项目是教育部特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任教或开展支教活动。通过这一项目,志愿者可以为基层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3. 特岗计划培训项目

特岗计划培训项目旨在为即将参加特岗计划的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基层学校的工作环境和教学需求。通过系统的培训,参与者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基层教育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4. 特岗计划支持项目

特岗计划支持项目包括专业的教学支持、心理辅导、奖励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旨在为特岗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使其在基层学校工作中更加顺利和舒心。这些支持项目是特岗计划的重要保障和补充。

5. 特岗计划交流项目

特岗计划交流项目旨在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促进基层教育工作的互助与发展。通过这一项目,各地的特岗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质量。

6. 特岗计划创新项目

特岗计划创新项目是教育部特岗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鼓励特岗教师在基层学校中开展创新教育实践和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这一项目为特岗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舞台,也促进了基层学校的发展和改进。

7. 特岗计划评估项目

特岗计划评估项目是对特岗计划执行效果和教育成果的定期评估和监测,旨在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措施,确保特岗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评估项目的开展可以为特岗计划的持续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教育部特岗计划项目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通过这些项目,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基层学校、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为自己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增添更多色彩和可能性。

九、哪些学生可以填报乡村振兴计划?

1. 报乡村振兴计划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2. 首先,申请人必须是中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次,申请人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能够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再次,申请人必须有意愿到乡村工作和生活,能够适应乡村环境和生活方式;最后,申请人必须符合乡村振兴计划的招募条件和要求。

3. 此外,报乡村振兴计划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如责任心、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和学位,如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等。

十、东北振兴计划2021?

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方面宣布,正在加快研究制定东北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谋划下一步东北振兴的主要思路、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从被动转向主动

自2003年中央启动东北振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几十项东北振兴政策,东北地区发展基础逐渐稳固,但仍面临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增长动力和人口问题上。

从2017年到201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020年,东三省只有吉林省以2.4%的增速超过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的全国占比也在下降。2012年至2018年,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减少137万,以年轻人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才居多。

十三五”期间,东北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果,有利因素不断积累。虽然东三省经济排位靠后,但基本稳住了恢复增长的态势;区域发展思路在逐渐调整,一些中心城市正在逐渐形成;同时,东北营商环境出现改善,一些大企业开始向东北投资,‘投资不过山海关’现象有所扭转。

与此同时,“十四五”时期以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面临增速换挡,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上轮经济高速增长期中,东北在融入我国市场分工体系、参与到全球市场上相对不足,未能实现经济规模与全国的同步增长,而高质量发展对区域提出的市场能力要求更高,东北要实现新动能集聚规模,找准内生增长路径的挑战仍然不小。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付才辉表示,接下来东北振兴需要有新突破的关键点位包括:承担“五大安全”的国家责任、加快推进“四项改革”、构建“三个开放布局”、农业现代化、生态保护、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吸引人才和国内区域合作。

既解决老问题,又面临新挑战,这是东北振兴的总体形势。

李凯认为,应当充分认识东北面临的现实局面,去理解“新突破”的内涵:“‘新突破’的含义,是在新阶段抓住利好机遇,扭转被动,在若干领域、若干地区主动作为,打开局面,形成一些可以达成共识的发展思路,提振各方对东北振兴的信心。”

科学看待GDP

由于地区经济总量和增速并不乐观,加之人口外流,近年来外界唱衰东北的部分论调不绝于耳。

有的文章把东北比作俄罗斯远东地区,认为世界上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城市(地区)都是从兴盛走向衰败,比如英国伯明翰地区、德国鲁尔地区、美国东北部的匹兹堡等。这些文章认为东北作为以煤铁资源为优势的老工业基地,也必然从兴盛走向衰落。我认为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李凯认为,老工业基地在资源枯竭后产业转型面临困局,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但中国东北并不像国外的“锈带”地区一样失去发展希望。事实上,东北的产业基础、社会发展程度、科研水平和人的综合发展条件等,均大大好于上述衰败地区,社会整体仍相对繁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有基础的。

东北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放缓,巨大落差带来的失落一度挥之不去,但这种失落也和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标准较为单一、过度关注经济指标有关。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看待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能仅用经济的总量来论英雄,而应更多关注人均发展水平,包括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等。”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需用新的理念去认识“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这一目标,东北振兴不仅仅是经济产业维度,还包括生态环境、体制机制、开放创新、营商环境、社会事业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振兴。

“不能只强调东北的GDP增速,要淡化GDP概念。”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徐扬认为,东北振兴不是朝夕之事,不应急功近利。他呼吁,要从国家层面转变,给东北新的考核方向,如新发展理念贯彻情况、改革情况、开放型经济情况和结构调整情况等。

“东北振兴不完全是经济上的振兴,也包括整个社会精神的振兴。我认为,东北全面振兴最核心的任务,是让东北1亿多人民富起来,生活质量高起来。”李凯说。

多位研究人士都认为,当下要以人为核心看待东北振兴的目标。衡量东北振兴的水平,除了关注经济总量,更要看重人均意义上的经济质量,从人口数量、经济结构和人均收入是否实现均衡来综合考量,在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方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东北的教育和科研水平比较发达,产业却用不上,东北的医疗水平也较高,但民众看病也挺难。在东北振兴的过程里,除了经济,也要关注教育、医疗和经济的统筹发展问题。”李凯说

寻找新增长点

2019 年 8 月 26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要保障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营造平衡。”

东北地区是国土开发的重要板块,对全国发展、生态文明与国防建设及地缘政治均具有战略意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五大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国家会在新形势下持续加大对东北战略安全的支持和布局,东北各地要结合各自比较优势,利用国家布局的溢出效应。”付才辉认为,东北各地要紧扣当地比较优势,求真务实地推动当地发展,做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结合,不能好高骛远。

李凯认为,“十四五”时期,要在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基础上,兼顾上述“五个安全”。在新的发展阶段,充分调动市场性的机制,让民众感受到通过创业与劳动能有所得。东北全面振兴和保障“五个安全”不能分开看,而要结合二者,在统筹兼顾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李凯举例说,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东北地区可发展农业产品深加工,在食品、饲料等产业作出突破,向全国供应高质量的食品,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增加更多就业岗位,让地方民众受益。

从兼顾生态安全角度来看,之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国土开发模式,正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资源无疑是东北转型的重要财富。从全国来看,东北的生态优势明显,在新发展格局下,可寻找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机遇。

从兼顾产业安全角度上来看,李凯认为,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延伸,诸如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石油化工向消费品延伸对接,同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东北大有文章可做。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东北的产业结构偏重,在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培育新增长点的过程中,东北的生活性服务业市场潜力也非常大。

王洪章表示,东北的山、水、江、河、湖、海等自然风光,历史、民族、乡情等特殊的人文景观,四季分明的独特气候环境,甚至废弃长达百年的老企业旧厂房、旧设施、旧设备等,都是旅游休闲、健康生活、养老、增加知识、了解民族文化的好地方。这些资源禀赋优势,也是培育新增长点的起点。

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前景、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东北区域战略的形成等,均为东北振兴提供了一些突破机遇,而随着《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出台,未来东北振兴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